关于应对的古诗词(38首)

  • 1 《屈原列传》 两汉·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

    王明,并受其福。

    ”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 4 《送柯祕书三子归泉应诏》 宋代·蔡襄

    祕书昔共官临漳,时呼三子侍侧傍。

    修瞳阔颡善应对,举措不类群儿行。

    遥知成就在他日,尔时迄今十载强。

    闽州太守无伎术,乞持符竹还故乡。

    近观诏书下郡国,选访行实登俊良。

    嶷然三子复过我,衣裾飘洒凝秋霜。

    各携编轴几百幅,互以理要充词章。

    久之潜思叩幽眇,角牙腾触声礌硠。

    言归温陵入场屋,争奋笔舌论短长。

    海鹰上云出爪翼,天马历地无羁韁。

    祕书多才晚未遇,有如此子传义方。

    吾徒沉升不须议,且看少者腾声光。

  • 5 《咏千叶缃梅》 宋代·张镃

    巧留芳艳待春回,不爱霜飚苦折摧。

    应对群葩羞冷淡,数花并作一花开。

  • 6 《寄周文显二首》 宋代·赵蕃

    我敬周夫子,安贫得士常。

    眇然居陋巷,隐若卧襄阳。

    应对昔为役,滞濡今阻方。

    虽惭寿陵步,犹拟旧君傍。

  • 7 《题韩运盐竹隐堂绝句三首》 宋代·陆游

    静处知君解策勋,炉香袅袅起微云。

    岸巾不往寻青士,欹枕还应对墨君。

  • 8 《训儿童儿首·应对》 宋代·陈淳

    应对须恭谨,言言罔不祗。

    父呼唯无诺,长问逊为辞。

  • 9 《清风台》 宋代·司马光

    太守金闺客,天朝应对才。

    非因板舆恋,宁驾使车来。

    水鉴锹毫尽,霜锋错节开。

    清风遍千里,不独此高台。

  • 10 《至金泉登聚鹤楼》 宋代·李曾伯

    我住华亭惯识伊,九皋仙去逐云飞。

    北山久为悲空帐,赤壁还曾梦羽衣。

    姑和黄楼崔颢赋,为邀华表令威归。

    腰缠却笑扬州客,应对金泉愧子微。

  • 11 《端峰往还三首》 宋代·赵蕃

    甚厌穷居陋,聊为佛界遨。

    追随有逢掖,应对属方袍。

    褊性便幽隐,畏途思避逃。

    明当与山别,回首念尘劳。

  • 12 《送吕冲之司谏使北》 宋代·梅尧臣

    虏人多窃朝廷礼,译者交传应对辞。

    羊酪调羹尊汉使,氈堂举酒见阏氏。

    曚曚白日穿云出,漭漭黄沙作雾吹。

    知去燕京几千里,胡笳乱动月明时。

  • 13 《和严侍御柟木诗》 宋代·杨虞仲

    两苍崖屹相应对,上面虬龙插崖背。

    青铜为柯石为根,上有虫书篆籀破藓痕。

    诘屈盘根少态度,深锁穷山烟雨暮。

    不愿作材戹万牛,惊世之文那肯露。

    人不满百雪满头,一生忧患几许愁。

    湛辈去逐翁仲游,此树森森春复秋。

    杜陵笔墨光万丈,当时憾不同清赏。

    独寄黄花九日诗,云间声作琳琅响。

  • 14 《宝际窗前睡香》 宋代·刘学箕

    瑞锦窠应对锦郎,谁将灵种到幽坊。

    山深月冷梅花老,压尽群英是此香。

  • 15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魏太子》 南北朝·谢灵运

    小序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燕,究欢愉之极。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

    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

    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

    其辞曰: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

    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

    区宇既涤荡,羣英必来臻。

    忝此钦贤性,由来常怀仁。

    况值众君子,倾心隆日新。

    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

    罗缕岂阙辞?窈窕究天人。

    澄觞满金罍,连榻设华茵。

    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何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

  • 16 《耕仕一首》 宋代·刘克庄

    耕不逢年仕背时,萧然井臼掩茅茨。

    贫求生墓为谋早,病学还丹见事迟。

    马上功名成画饼,林间身世似持棋。

    应对客呈饥面,尚有荒园可种蔡。

  • 17 《送真舍人帅江西八首》 宋代·刘克庄

    应对诙谐路亦开,汉家天子日招徕。

    当时惟有胶西相,不向平津合里来。

* 关于应对的诗词 描写应对的诗词 带有应对的诗词 包含应对的古诗词(3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