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鲍叔的古诗词(24首)

  • 1 《管晏列传》 两汉·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 4 《管仲论》 宋代·苏洵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 4 《为倪正父尚书题壮怀堂扁以诗来谢次韵》 宋代·楼钥

    久矣君宜任弼谐,果随召馹上天阶。

    几年不作相逢梦,一日俄倾积别怀。

    情厚夫君几鲍叔,愚如老我类高柴。

    它时户册高悬后,直欲扁舟访水涯。

  • 5 《书叹》 宋代·陆游

    少年志欲扫胡尘,至老宁知不少伸!览镜已悲身潦倒,横戈空觉胆轮囷。

    生无鲍叔能知己,死有要离与卜邻。

    西望不须揩病眼,长安冠剑几番新。

  • 6 《寄旧友二首》 宋代·宋伯仁

    男儿未遇总英雄,漂饭非怜计已穷。

    鲍叔但能知管伸,孔明何必拜庞公。

    秋江萍梗人何处,夜月梅花梦亦同。

    借问选诗编几许,玄晖潇散渐唐风。

  • 7 《挽郑计院》 宋代·刘克庄

    方与誉髦连茹进,忽然避弋下乔来。

    空令归访盟鸥社,不使重登市骏台。

    古有孟尝能好客,今无鲍叔青分财。

    吾衰难秉铭幽笔,短些凄凉不尽哀。

  • 8 《感物二首》 宋代·戴表元

    鱼目出泥沙,空村百金珍。

    豫章值拥辏,细细供蒸薪。

    论材何必多,适用即能神。

    托交何必深,寡求永相亲。

    鲍叔拙羁鲁,张生穷厄陈。

    茫然扳援际,岂意出风尘。

  • 9 《改诗》 宋代·刘克庄

    推敲觅句浑如故,卧起诗人始觉衰。

    送老聊题□□颂,逢辰曾和柏梁诗。

    今无鲍叔谁知我,后有扬雄必好之。

    丛藁麻搽鸦蚓黑,匹如墨蜡打残碑。

  • 10 《国史龙图侍郎宋次道挽辞五首》 宋代·苏颂

    前日闻君撤瑟初,伤心悲愤不能舒。

    平生鲍叔偏知我,垂老庄龙独弃予。

    人物风流今已矣,交流零落痛何如。

    从兹道义谁相告,每欲临文辄废书。

  • 11 《挽费检正三首》 宋代·李流谦

    忆作荆州客,多惭鲍叔知。

    苍黄悬榻地,恸绝盖棺时。

    映睫余残泪,新肤有近期。

    空山那得去,倚杖鬓如丝。

  • 12 《次韵金乡宰韩宗恕寺丞见赠三首》 宋代·晁补之

    乘涛无意犯星躔,好在琴尊且乐全。

    彭泽孤吟成小隐,苏门双啸剧登仙。

    平时主父言多困,晚节扬雄学始传。

    鲍叔可能知管子,劳君相许寄忘年。

  • 13 《论交》 宋代·曾巩

    德操庞公林下时,入门岂复知客主。

    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相倾顿使形迹空,素定已各肝胆许。

    世间未信亦论交,得失秋毫有乖忤。

  • 14 《傅岩叟见和用韵答之》 宋代·辛弃疾

    万里鱼龙会有时,壮怀歌罢涕交颐。

    一毛未许杨朱拔,三战空怀鲍叔知。

    明月夜光多白眼,高山流水自朱丝。

    尘埃野马知多少,拟倩撩天鼻孔吹。

  • 15 《归梦》 唐代·罗隐

    陆海波涛渐渐深,一回归梦抵千金。

    路傍草色休多事,墙外莺声肯有心。

    日晚向隅悲断梗,夜阑浇酒哭知音。

    贪财败阵谁相悉,鲍叔如今不可寻。

  • 16 《春秋战国门·鲍叔》 唐代·周昙

    忠臣祝寿吐嘉词,鲍叔临轩酒一卮。

    安不忘危臣所愿,愿思危困必无危。

* 关于鲍叔的诗词 描写鲍叔的诗词 带有鲍叔的诗词 包含鲍叔的古诗词(2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