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以的古诗词(371首)

  • 16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代·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 18 《感遇·江南有丹橘》 唐代·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21 《苏秦以连横说秦》 先秦·佚名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

    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 19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宋代·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 20 《超然台记》 宋代·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 19 《石苍舒醉墨堂》 宋代·苏轼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 17 《葛屦》 先秦·佚名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 18 《东门之池》 先秦·佚名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

    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

    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 18 《苕之华》 先秦·佚名

    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可以食,鲜可以饱!

  • 18 《临江王节士歌》 唐代·李白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 20 《泂酌》 先秦·佚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

    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

    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 18 《争臣论》 唐代·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

    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

    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

    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

    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

    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

    而未尝一言及于政。

    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

    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

    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

    ”谓禄仕者也。

    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

    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

    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或曰:否,非若此也。

    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

    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人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

    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

    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

    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

    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

    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

    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

    不得已而起。

    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

    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

    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

    孜孜矻矻,死而后已。

    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

    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

    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

    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

    恶得以自暇逸乎哉?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

    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

    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

    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入也。

    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

    《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

    ”谓其闻而能改之也。

    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之士也。

    ”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 19 《子产不毁乡校颂》 唐代·韩愈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

    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

    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

    ”曰:“何患焉?可以成美。

    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

    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

    维其不遇,化止一国。

    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

    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 19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唐代·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

    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

    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望其地,且异之。

    始命芟其芜,行其涂。

    积之丘如,蠲之浏如。

    既焚既酾,奇势迭出。

    清浊辨质,美恶异位。

    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

    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

    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

    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

    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

    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 18 《满江红·倦客新丰》 宋代·辛弃疾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

    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番沈陆。

    休感叹,年华促。

    人易老,叹难足。

    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

    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

    叹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 关于可以的诗词 描写可以的诗词 带有可以的诗词 包含可以的古诗词(37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