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俗的古诗词(16首)
1 《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 宋代·梅尧臣
渭入秦宫古,褎分蜀道难。
泉声春雨後,月色晓程寒。
蚕浴桑芽短,禽啼杏萼丹。
从来称召杜,民俗在君安。
2 《辞灵康庙留题》 宋代·刘坦之
木落天高庙妥灵,去来潮汐绕山青。
年登民俗饶怡乐,海近蛟虯入杳冥。
万里一身头既白,清樽三奠德惟馨。
出门更合烧沈炷,青草连云接洞庭。
3 《送王二广渊签书洛中》 宋代·韩维
吾尝登嵩丘,下视伊与洛。
王都一河壮,气象郁回礴。
又闻彼其下,地美民俗乐。
朱宫待游幸,窈窕飞观阁。
气交卉木茂,奇艳或可愕。
清渠碧玉色,左右随酾凿。
丹樱结春实,紫笋翻夏箨。
喟予抑幽恨,神往迹屡却。
羡君署吏去,跃马春游薄。
追游当及早,胜事不可落。
为我谢林岫,终期蹈前约。
4 《守蒲次新安西先寄府教授之道弟》 宋代·晁补之
文章之子日翘翘,恐不能如岂有超。
助我彤襜问民俗,烦君泮水采风谣。
预知薄宦妨同处,且可清樽约屡招。
十月驱车汉函谷,冷云高处望中条。
5 《沉黎四首》 宋代·李石
民俗濒蛮诏,边城异土宜。
竹筒连水脉,板屋怯风吹。
药叟鸦随噪,樵童虎不窥。
爱山来九折,人笑此翁痴。
6 《送陈郎中知和州》 宋代·梅尧臣
蔼蔼尚书郎,出为二千石。
伯公历将相,兄弟皆烜赫。
前罢永嘉守,民俗遮阡陌。
独将海松归,夸与都下客。
今去乌江边,寂寞空旧迹。
当求虞姬草,无风舞随拍。
城头可旷望,千里波月白。
俱助使君欢,平时遗吏责。
7 《和范公希文怀庆朔堂》 宋代·毕京
花木还依旧径栽,春园不惜为谁开。
几多民俗熙熙乐,似到老聃台上来。
8 《送乐学士知舒州》 唐代·徐铉
忆在同安郡,谁知是胜游。
仙山常独往,骚客自忘忧。
暂别经多难,劳生已白头。
羡君驱蒨旆,兼得漱清流。
民俗常如古,风光最称秋。
短歌聊抒意,为我谢沙鸥。
9 《缘识》 宋代·宋太宗
紫檀金线槽偏蹙,拨弄朱弦敲冰玉。
指法从来天下闻,翻成尽入升平曲。
传之世上五音足,希夷道听化民俗。
盘龙面对压鳌头,玄微风散万般流。
长春苑内斗酣酒,阳和自态低回首。
声高细咽浪潜幽,不胜情处稀还有。
韵响寒空明月里,亦非涤荡凡愚耳。
谩说仙家调宫徵,丝竹那堪将比擬。
温柔腕软一双轻,满坐馨香来四起。
珠囊氛破无多力,好似凤皇张羽翼。
昔时皆总用心劳,几许名扬弹尽得。
和合象同琴与瑟,凝神巧妙通南北。
莺娇舌急恋芳菲,水精帘外欲含辉。
此艺人间堪可重,杏花杨柳色依依。
10 《星源县斋书事》 宋代·喻良能
冬仲弭征辔,欻焉及新春。
饱吃番阳饭,细治星源民。
星源故自佳,民俗良易驯。
不嫌聋丞愚,翻爱假令真。
相与不忍欺,见谓无缁磷。
牒讼日以简,赋输日以臻。
遗我以暇隙,使得窥典坟。
短檠一窗灯,孤讽至夜分。
平明坐厅事,帘影清无尘。
闾里颇熙熙,孰云民不淳。
顾谓汝父老,辱爱亦已勤。
为我理归棹,吾久思吾亲。
11 《寄丘令》 明代·林鸿
海国民俗古,清朝民物闲。
况兹得良牧,理人弦诵间。
吏散日已夕,云归鸟随还。
高斋荫嘉树,横琴对远山。
伊余安蹇劣,归休谢朝班。
出处虽异途,云林近怡颜。
兹焉仰高风,望望心所攀。
12 《寒饮御筵口号二首》 宋代·司马光
圣主褒优鼎轴臣,金觞玉醴照青春。
万家烟火朝来静,九陌风光雨后新。
高燕翔飞惊紫绶,余花点缀吒朱轮。
问牛因得观民俗,不独嬉游惜令辰。
13 《桂风亭》 宋代·陶弼
新亭序立郡城楼,樽酒登楼未免愁。
家住斗星天北野,路随潮水海南头。
古忧蛟蜃今思济,从说鱼虾不直钩。
民俗不知官况薄,上书重把寇君留。
14 《安城即事三首》 宋代·陶弼
南峤风云久肃清,坏沟残垒号升平。
官曹惟识簿书字,民俗不知金鼓改朝换代。
15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绝省人事触绪有感吒之讽吟》 宋代·程公许
坤维以文瑞,民俗本柔淑。
何代无战争,冤哉今尔酷。
戎马塞里墟,劫钞遍林谷。
平生金石交,屈指半鬼录。
从子尤可哀,别归奉水菽。
伯侄并伐殒,荼毒。
探囊幅与书,吞声不忍读。
昆岗烈西烯,宁辨石与玉。
叩首一炉香,请为遗黎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