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气的古诗词(406首)

  • 1 《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

    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

    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

    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

    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

    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

    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

    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

    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

    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

    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

    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厉也。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谨再拜。

  • 5 《凉州词二首》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 4 《送王昌龄之岭南》 唐代·孟浩然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 2 《少年行四首》 唐代·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 7 《徐文长传》 明代·袁宏道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

    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

    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 5 《夷门歌》 唐代·王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 4 《和项王歌》 两汉·虞姬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 2 《塞下曲》 唐代·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 4 《入都》 清代·李鸿章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其二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其三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其四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其五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其六

    桑干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其七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其八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其九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其十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 4 《战城南》 南北朝·吴均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 6 《赞三十六祖颂》 宋代·释印肃

    直截猛利,立雪断臂。

    千古万古,丈夫意气

  • 7 《沈氏宜春堂屏徐给事贲所画春云叠嶂》 明代·张羽

    休文堂前花满枝,风物四时春更宜。

    前年三月宴客时,坐上才杰皆能诗。

    众中独许姑苏客,千里江山贮胸臆。

    醉来意气为倾倒,写出层层好山色。

    素屏十尺粉垩鲜,千岩万嶂含春烟。

    客子疑行灞桥路,人家似住武陵源。

    山僧投寺乱松里,山下鸟啼人未起。

    柴扉日出扃薜萝,渔网波生撒江水。

    楚水湘云互蔽亏,渚宫隔岸遥霏微。

    东崦晴岚西崦雨,何处长歌樵子归。

    亭下流泉春浩浩,上有居人往来道。

    相过总是看山来,衣冠虽别情皆好。

    主人爱玩不下堂,清晨扫地坐焚香。

    晴看似见孤云起,莫对疑闻细草芳。

    夫君平生于我厚,记君新吟常在口。

    长干一去无尺书,谩对此图嗟妙手。

    一从作吏此事废,从前画癖今除否。

    遥知紫陌红尘下,每为云山一回首。

    人生适意在杯酒,万事浮云亦何有。

    君乎何日归去来,画里青山待君久。

  • 8 《偈颂十六首》 宋代·释如净

    到纯无学处,语路若何生。

    意气天然别,神笔画不成。

  • 9 《次赵二车韵》 宋代·马廷鸾

    世事真如此,劳生何所知。

    功名蚁行磨,意气鹊栖枝。

    于蒍歌偏好,归来赋足师。

    达人宁自苦,天乐更无疑。

  • 10 《李璋下第》 宋代·王安石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直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 关于意气的诗词 描写意气的诗词 带有意气的诗词 包含意气的古诗词(40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