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义的古诗词(6首)

  • 1 《偈颂二十一首》 宋代·释坚璧

    仲冬严寒,一阳长至。

    佛祖有机关,俱落第二义

    岂不见沩山寂子与香严,未免将泥土里洗。

  • 2 《诫子》 宋代·何梦桂

    鲁语诲时羽,商书称时敏。

    一字该二义,学者盍重省。

    又日新其德,成汤常自儆。

    三月不违仁,颜子独深领。

    今日或因循,明日澡即新。

    前月或断续,此月或断续,此月复即仁。

    圣贤惜分阴,於此犹克克。

    学者能用力,其名曰竞辰。

    人有一大时,一去不复仍。

    十五入大学,明德与新民。

    二十日弱冠,既冠责成人。

    勤怠只数年,贤愚系终身。

    过此为失时,人不再青春。

    譬之农力穑,春耕而夏耘。

    耕耘苟失进,无复望秋成。

    父母上俱存,兄弟下无故。

    饱食无用心,白日任虚度。

    幼壮老复至,一朝忽反雇。

    对人语不了,握笔书辄误。

    龙鳞映犬豕,面目可憎恶。

    哀哉复哀哉,追悔已迟暮。

    及此尚可图。

  • 3 《以诗句咏梅·探请东皇第一机》 宋代·方蒙仲

    东皇第一机,谩道凭花寄。

    那知东皇来,已落第二义

  • 4 《观音大士赞》 宋代·释宗杲

    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

    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

    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

    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

    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

    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相。

  • 5 《哨遍》 宋代·辛弃疾

    今昌父之弟成父,於所居凿池筑亭,榜以旧名。

    昌父为成父作诗,属余赋词,余为赋哨遍。

    庄周论於蚁弃知,於鱼得计,於羊弃意,其义美矣。

    然上文论虱吒於豕而得焚,羊肉为蚁所慕而致残,下文将并结二义,乃独置豕虱不言而遽论鱼,其义无所从起。

    又间於羊蚁两句之间,使羊蚁之义离不相属,何耶!其必有深意存焉,顾后人未之晓耳。

    或言蚁得水而死,羊得水而病,于得水而活,此最穿凿,不成义趣。

    余尝反复寻绎,终未能得。

    意世必有能读此书而了其义者。

    他日倘见之而问焉,姑先识余疑於此词云尔

    池上主人,人适忘鱼,鱼适还忘水。

    洋洋乎,翠藻青萍里。

    想鱼兮、无便於此。

    尝试思,庄周正谈两事。

    一明豕虱一羊蚁。

    说蚁慕於_,於蚁弃知,又说於羊弃意。

    甚虱焚於豕独忘之。

    却骤说於鱼为得计。

    千古遗文,我不知言,以我非子。

    子固非鱼,噫。

    鱼之为计子焉知。

    河水深且广,风涛万顷堪依。

    有纲罟如云,鹈鹕成阵,过而留泣计应非。

    其外海茫茫,下有龙伯,饥时一啖千里。

    更任公五十_为饵。

    使海上人人厌腥味。

    似鹍鹏、变化能几。

    东游入海,此计直以命为嬉。

    古来谬算狂图,五鼎烹死,指为平地。

    嗟鱼欲事远游时。

    请三思而行可矣。

  • 6 《题道宗上人十韵》 唐代·白居易

    如来说偈赞,菩萨著论议。

    是故宗律师,以诗为佛事。

    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诠次。

    欲使第一流,皆知不二义

    精洁沾戒体,闲淡藏禅味。

    从容恣语言,缥缈离文字。

    旁延邦国彦,上达王公贵。

    先以诗句牵,后令入佛智。

    人多爱师句,我独知师意。

    不似休上人,空多碧云思。

* 关于二义的诗词 描写二义的诗词 带有二义的诗词 包含二义的古诗词(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