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古诗词(477首)

  • 1 《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4 《铁杵磨针》 明代·郑之珍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 6 《秋声赋》 宋代·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 5 《焚书坑》 唐代·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5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 3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代·郑燮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 3 《咏零陵》 宋代·欧阳修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

    城郭恰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余。

    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

  • 3 《送石昌言使北引》 宋代·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

    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 3 《剡原九曲(九首)》 明代·高启

    殿中初未仕,高节振衰谢。

    读书在兹丘,萧然竹间舍。

    王来有深言,留宿山水夜。

    谁云南阳翁,独枉将军驾。

    ¤

  • 4 《郑笺》 宋代·李龙高

    老郑东都一钜儒,未知柟树与梅殊。

    平生博识犹如此,何况儿曹不读书

  • 5 《再用前韵》 宋代·郭印

    少年读书时,人谓未可量。

    及乎泛官海,栗栗乘危航。

    帆开风不顺,四望何淼茫。

    为郎首已白,安能笑冯唐。

    缅观乾坤大,分明一战场。

    何异两虎斗,大小终死伤。

    所嗟在诛求,舐米不止糠。

    穷甿愁叹声,深秋听蛩螀。

    皇穹未悔祸,尚纵兵戈猖。

    遂令四海人,冥行日伥伥。

    得非宿世业,今生来共偿。

    否极泰自至,君臣严陛堂。

    肯为阮籍醉,忍效接舆狂。

    似闻申甫生,天遣佐宣王。

    一展活国手,疾危救在肓。

    庶几富斯民,家家有馀粮。

  • 6 《淮南看雪歌》 宋代·陈杰

    出门看雪一万里,闭门读书一万年。

    读书只读三皇后,看雪还太始前。

    洪蒙汉还初纪异,鍊石补天灰渗地,人虫森然盗元气。

    介鳞日深蹄迹多,阃抉垠开奈若何。

    千山忽绝万迳灭,宇宙鹘仑无璺裂。

    夜灯太极强披图,清晓长淮初见雪。

    丁宁莫遣风日分,暂时大地皆瑶琨,我尔一醉琼花樽。

    明朝山河各异色,独在书生头上白。

  • 7 《太皇太后阁六首》 宋代·苏轼

    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

    两厢休侍御,应下读书帏。

  • 8 《秀野轩诗》 明代·徐达左

    春风十里翡翠屏,玉遮对峙蛾眉青。

    清泉白石杂花竹,天放画图钟地灵。

    高人开轩当此景,酌酒赋诗白日静。

    四檐风作翠涛声,八窗帘卷晴霞影。

    我亦托迹耕渔间,结屋读书湖上山。

    抱琴访子从兹始,布袜青鞋相往还。

  • 9 《题陈日华二友堂》 宋代·袁说友

    书生作吏从朱墨,官事纷纷何日息。

    不堪雁鹜对敲朴,宁解诗书伴松竹。

    太丘退食何萧然,笔研不落尘埃边。

    前岁读书山水县,今年二友来通川。

    料君捧诏还朝日,老盖寒梢应的皪。

    此时留与后人看,要使清风继前迹。

* 关于读书的诗词 描写读书的诗词 带有读书的诗词 包含读书的古诗词(47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