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束身的古诗词(6首)

  • 1 《驳复仇议》 唐代·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

    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

    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

    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

    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

    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

    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

    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

    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

    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

    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

    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

    ”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

    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

    ”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

    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

    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

    谨议。

  • 3 《题陈巽叔适轩》 宋代·王炎

    消摇鹏鷃游,小大各有适。

    士堕躁欲中,束身就徽墨。

    桃溪有市隐,被褐怀拱璧。

    袖手阅世故,不变刍豢色。

    小窗一蒲团,燕坐琴书侧。

    岂不对客语,青眼送鸿翼。

    自言肥遁好,外物断欣戚。

    千金戒垂堂,一跌在所惜。

    笑我踏风波,辕驹窘覊靮。

  • 4 《辛卯上是刑平寇歌》 宋代·邢凯

    陈公筹策子房采,衣绣持斧征南方。

    亲督貔貅效深入,悉孛狗鼠无留藏。

    二帅宣威既电击,群校贾勇争奋扬。

    束身来降三百寨,所余一二犹陆梁。

    平固恃险连百丈,僭拟官号熊与张。

    一朝骈首俱就缚,是谓擒贼无擒王。

    捷书夜至连清书,不闻传箭赤白囊。

    侵侵良民皆安堵,憧憧道路我行商。

    妖氛顿发卖刀剑,祥风初扇从耕桑。

    绍定四年调玉烛,薰蒸六合为金穰。

    第功行封指授醒,凌青逆紫将翱翔。

    元戎煌煌赐紫轴,裨将一一露龙光。

    振旅归来神螺冈,笳鼓竞飞声洋洋。

    橐弓载戢绿沈钥,旄头星灭汉道昌。

    雅宜饮至满池觞,细柳烟笼春书长。

  • 5 《挽郑文昌》 宋代·吴泳

    何代无豪杰,惟公气独刚。

    束身同绞紷,遗训辟缁黄。

    定力老逾壮,英魂凛不忘。

    蜀名省科调,犹说郑文昌。

  • 6 《贺收复秦原诸州诗》 唐代·白敏中

    一诏皇城四海颁,丑戎无数束身还。

    戍楼吹笛人休战,牧野嘶风马自闲。

    河水九盘收数曲,天山千里锁诸关。

    西边北塞今无事,为报东南夷与蛮。

  • 7 《经杀子谷》 唐代·陶翰

    扶苏秦帝子,举代称其贤。

    百万犹在握,可争天下权。

    束身就一剑,壮志皆弃捐。

    塞下有遗迹,千龄人共传。

    疏芜尽荒草,寂历空寒烟。

    到此尽垂泪,非我独潸然。

* 关于束身的诗词 描写束身的诗词 带有束身的诗词 包含束身的古诗词(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