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师的古诗词(19首)
1 《送善相僧超然归庐山》 宋代·陈与义
九叠峰前远法师,长安尘染坐禅衣。
十年依旧双瞳碧,万里今持一笑归。
鼠目向来吾自了,龟肠从与世相违。
酒酣更欲烦公说,黄叶漫山锡杖飞。
2 《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一遗老斋》 宋代·苏辙
老人身世两相遗,绿竹青松自蔽亏。
已喜形骸今我有,枉将名字与人知。
往还但许邻家父,问讯才通说法师。
燕坐萧然便终日,客来不识我为谁。
3 《跛法师歌》 明代·莲池律师
跛脚法师胡以名,良由能说不能行。
我今行说两俱拙,不应无实当斯称。
春王正月才过十,午间随例入浴室。
失足俄沉百沸汤,不起床敷五十日。
疮痍甫平筋力疲,左长右短行参差。
东行夹辅二童子,西行交倚双筇枝。
是故此师名跛脚,跛去跛来人笑杀。
笑杀平生好放生,善因恶果理难合。
颇有市肆旃陀罗,刲羊击牛烹凫鹅。
鳖鳝蟹蛤杀无数,而反康豫无纤疴。
放生诚有长寿理,因果无差休乱拟。
我昔杀业今须偿,身痛心生大欢喜。
傍人问我喜者何,我以此脚成蹉跎。
趋奔无始至今日,步步趁入无明窠。
或趋名兮据高位,冲寒踏遍金阶地。
或趋利兮走天涯,历尽燕秦并楚魏。
或趋势豪候门墙,不减立雪之游扬。
或趋女色越垣阃,繇此暮夜遭伤亡。
或趋檀施求无已,匍匐泥涂没其趾。
或趋友朋时往来,破夏践殒诸虫蚁。
或趋五岳及三山,南驰北骛芒鞋穿。
所以如来苦呵责,举足动足皆冤愆。
幸哉今跛损成益,思欲闲行行不得。
潜踪敛迹守林峦,多种狂心一朝息。
客来恕我不起延,兀兀似入磨砖禅。
闭门无事且高枕,欲学翠色烟岚眠。
只愁此脚不终疾,趋奔万境仍如昔。
愿君不跛如跛人,胜彼长年掩关客。
4 《白云法师赞》 宋代·释慧开
伟哉大法师,逢难转坚牢。
不因登绝顶,争见白云高。
5 《赤城》 宋代·夏竦
丹壁排空叠彩虹,上真应此驻灵踪。
烟沉晓日明孤顶,云破馀霞出半峰。
岩下法师曾伏虎,洞中仙客屡投龙。
他年翠盖东巡狩,玉牒终须受大封。
6 《禅僧福公寄惠牧牛图答以问牛歌》 宋代·张舜民
诃诃诃,栖岩老法师,寄我牧牛颂。
我是人间百岁人,今朝却作婴儿弄。
堪笑其间有一牛,满身变白尾犹黑。
想君不是上上根,教人费尽閒心力。
我昔有一牛,其毛元自白。
如今牛已无,欲求不可得。
蓑笠与鞭绳,同时皆弃掷。
身心无住著,冷坐溪边石。
却问山中人,閒寻牧牛客。
7 《真如寺》 宋代·仇远
一桥夭矫界双湖,野径沿流到佛庐。
石塔残灯犹闪烁,相家乔木已萧疏。
苔封古井晴逾滑,骨冷荒山草不除。
长水法师痴□甚,□根人定欲何如。
8 《书焦山纶长老壁》 宋代·苏轼
法师住焦山,而实未尝住。
我来辄问法,法师了无语。
法师非无语,不知所答故。
君看头与足,本自安冠屦。
譬如长鬣人,不以长为苦。
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
归来被上下,一夜着无处。
展转遂达晨,意欲尽镊去。
此言虽鄙浅,故自有深趣。
持此问法师,法师一笑许。
9 《志远法师挽辞》 宋代·强至
寂寞湖边寺,荆溪目已瞑。
窗云犹晓白,竹径自寒青。
野鸟悲吟动,门人感涕零。
里无梁补阙,谁可法师铭。
10 《赠上天竺辩才师》 宋代·苏轼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
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
坐令一都会,男女礼白足。
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
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
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乃知戒律中,妙用谢羁束。
何必言《法华》,佯狂啖鱼肉。
11 《送蹇道士归庐山》 宋代·苏轼
物之有知盖恃息,孰居无事使出入。
心无天游室不空,六凿相攘妇争席。
法师逃人入庐山,山中无人自往还。
往者一空还者失,此身正在无还间。
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
人间俯仰三千秋,骑鹤归来与子游。
12 《次韵潜师放鱼》 宋代·苏轼
法师说法临泗水,无数天花随麈尾。
劝将净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
哀哉若鱼竟坐口,远愧知几穆生醴。
况逢孟简对卢仝,不怕校人欺子美。
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
法师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沙泥底。
13 《石颐寺》 宋代·程九万
闻法师来杖锡东,于菟蹭蹬奋雷风。
当时地裂泉随动,一酌清甘万虑空。
14 《缘识》 宋代·宋太宗
患脚法师不解走,少年心尽爱花柳。
争知道味却无言,时得茶香胜酒。
15 《送皋法师》 唐代·司空曙
江草知寒柳半衰,行吟怨别独迟迟。
何人讲席投如意,唯有东林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