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学的古诗词(19首)

  • 1 《张衡传》 两汉·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 5 《跋宋朝老再和陶渊明归去来辞》 宋代·许及之

    吾乡说三宋,伯也抱奇伟。

    太学三十年,不作举子语。

    晚当拜物恩,青衫送还官。

    开口论世事,有舌不可扪。

    吾皇开寿域,汪濊泽万男。

    勉公俯而就,如女有正色。

    翻然感际会,千载今一时。

    谁欤俾宿留,再和扫来辞。

    渊明归月田,公归徒四壁。

    姑奉祝融祠,胜煮南山石。

    公站未得第,我辈惭登科。

    空餮了无补,奈此归来何。

  • 6 《送杨辟秀才》 宋代·欧阳修

    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学

    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

    既又得杨生,群兽出麟角。

    乃知天下下,所识惭未博。

    杨生初谁师,仁义而礼乐。

    天姿朴且茂,美不待追琢。

    始来读其文。

    如渴饮醴酪。

    既坐即之谈,稍稍吐锋锷。

    非唯富春秋,固已厚天爵。

    有司选群材,绳墨困量度。

    胡为谨毫分,而使遗磊落。

    至宝异常珍,夜光惊把握。

    骇者弃诸涂,窃拾充吾橐。

    其於获二生,厥价玉一台。

    嗟吾虽得之,气力独何弱。

    帝阍启岩岩,欲献前复却。

    遽令扁舟下,飘若吹霜箨。

    世好竞辛咸,古味殊淡泊。

    否泰理有时,惟穷见其确。

  • 7 《除夜二首》 宋代·华岳

    吴钩不是怒鲸鲵,夜半刘琨屡舞鸡。

    十载载春游太学,二年年夜宿圜扉。

    楚盘未必资毛遂,周粟如何饱叔齐。

    尘世功名傥来尔,无言桃李自成蹊。

  • 8 《寄刘与权与几》 宋代·吴芾

    君在桃源山下居,我家相距百里余。

    神仙襟韵固异禀,草木臭味曾不殊。

    一日京华定交契,十年太学论诗书。

    断金金义薄云汉,潤视往往轻俗徒。

    一时侪辈稍推许,二刘之外称三吴。

    风云际会有早晚,一吴近已联朝裾。

    四子徒怀经济术,蹭蹬今犹卧海隅。

    苍生颙颙未苏息,天意其肯终舍诸。

    丈夫遇则行所学,未遇不应为腐儒。

    共约天台最深处,考定古今相与俱。

    所冀激昂平日志,力取功名摅壮图。

    谁知人事竟好乖,合并欲进还趦趄。

    空堂独坐吊形影,仰天还觉兴长吁。

    却忆长安日,相亲如友于。

    一朝不会面,犹且嫌迹疏。

    何况久睽隔,动见岁月除。

    竟负鸡黍约,中心当何如。

    窗间琴数弄,花下酒一壶。

    自歌还自酌,此意君知无。

    闻君南塘富山水,清虚旷绝如西湖。

    好藏头角俟雷雨,他年同跃天之衢。

  • 9 《依韵和王景彝马上忽见槐花》 宋代·梅尧臣

    六月御沟驰道间,青槐花上夏云山。

    退朝侧帽惊时晚,近树闻香暗咏闲。

    新雨贾生车喜出,旧年潘岳鬓添斑。

    老惭太学无经术,空饱齑盐强往还。

  • 10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仲春释奠》 宋代·强至

    先圣祠逾重,尊儒世适丁。

    上公仪最熟,太学祭频经。

    晓月衣冠净,春风俎豆馨。

    魏人休请颂,在泮已言形。

  • 11 《李兼济分教江阴》 宋代·袁说友

    结交不在久,但问交者谁。

    相从何用频,要以道谊期。

    我初未识君,已诵班马辞。

    太学金薤篇,烂若琳琅垂。

    妙理溯家学,雄文想英姿。

    天乎慰此心,而获亲芝眉。

    一见语未尽,觉我骄气移。

    荷君偶过听,得我嗟何迟。

    我方缚微官,君亦居所疑。

    于今五六年,见日常差池。

    有时适相逢,一语不及私。

    往往从容间,百篇惟新诗。

    归来念所得,如日身亲之。

    君将抱停涵,一洒澄江缁。

    想君车马至,短褐环旌旂。

    万口如一词,是曰得所师。

    一斑见稍稍,士气今虹霓。

    江城见儒英,而我失所资。

    自惭索米久,不去今何为。

    及瓜早归欤,问舍江之湄。

    政须迩门墙,作意频追随。

    穷达于其天,纷纷徒自欺。

    买羊沽酒日,剖此胸中奇。

  • 12 《杂咏一百首·何蕃》 宋代·刘克庄

    城去曾联疏,宣收亦举幡。

    向令无太学,安得有何蕃。

  • 13 《送崔秀才二首》 宋代·梅尧臣

    少年游太学,著尽箧中衣。

    独剑自为伴,无家何处归。

    秋蓬随野转,寒鹊遶林飞。

    霄汉有知己,行行宁久微。

  • 14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 宋代·刘克庄

    已奏囊封墨尚新,又携袖疏榻前陈。

    小臣忧国言无隐,先帝如天笑不嗔。

    阙下举幡空太学,路傍卧辙几遗民。

    愚儒未解天公意,偏寿它人夭此人。

  • 15 《挽五兄知府二首》 宋代·吴芾

    三吴意气各翩翩,尚忆俱游太学年。

    伯氏久惊归厚夜,吾兄远复掩新阡。

    自怜门户今衰矣,回想音容只泫然。

    犹幸诸儿浑竞爽,他时当不负家传。

  • 16 《重午次韵敬常叶公》 元代·王冕

    故园一望海天长,京国相看叹老苍。

    太学故知韩子重,高阳应笑郦生狂。

    四更风雨客怀壮,五月幽燕地气凉。

    况是天家赐衣节,不访谈笑引壶觞。

  • 17 《寄陈介进士》 宋代·强至

    圣门颜子最称贫,犹有箪瓢奉一身。

    罕似饥肠游太学,独将生意托洪钧。

    常时闵笑遭流俗,今日依归得主人。

    早夜从容谘道谊,切防事业去青春。

  • 18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唐代·储光羲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

    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

    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 关于太学的诗词 描写太学的诗词 带有太学的诗词 包含太学的古诗词(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