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的诗词(615首)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1 《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4 《寓居吴兴》 宋代·曾几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 2 《苏秀道中》 宋代·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 7 《荣茂实侍郎饷家酿》 宋代·曾几

    风窗雪屋坐昏晨,一老江湖寂寞滨。

    解战充虚惟有酒,绝甘分少不无人。

    交情好在篔簹谷,腊味持来曲米春。

    便觉寒家生暖热,故知客里未全贫。

  • 8 《三霄亭和韵》 宋代·曾几

    新亭崛起最高峰,无数遥岑翠扫空。

    恐有谢公留屐齿,为闻摩诘画屏风。

    倚江杨柳自高下,照水杏花能白红。

    正欠渭川千亩竹,清阴分借赖邻翁。

  • 9 《山斋》 宋代·曾几

    颇知藏曲折,故作小峥嵘。

    一穟香已过,半山云正横。

  • 10 《上方》 宋代·曾几

    前朝兰若旧闻名,绝顶禅房日月邻。

    木润山辉应有物,锡飞杯渡不无神。

    郊坰行去仅百里,郡郭往来今十春。

    未踏青云梯一级,会当齐侣个中人。

  • 11 《绍兴帅相汤公会五客蓬莱阁登望海亭属某赋诗》 宋代·曾几

    赫赫会稽郡,潭潭府公居。

    一州胜绝处,毕集于庭除。

    秦望极高秀,千峰散江湖。

    蓬莱为收揽,远近争奔趋。

    溟渤无百里,登临失东隅。

    翚飞卧龙顶,便可窥方壶。

    丞相不独飨,故人盛招呼。

    兵廚列樽俎,宾次罗簪裾。

    杰阁坐褫带,危亭上肩舆。

    耄倪争指似,还见云间无。

    一月明白璧,五星灿连珠。

    鄙夫何足数,愧汗沾霜须。

    客有徐季海,题名数行书。

    怒猊抉石外,筋力颜之徒。

    周老盍命驾,属闻遂悬车。

    何妨行役事,政用儿孙扶。

  • 12 《沈明远教授用东坡仇池石韵赋予所蓄英石次其》 宋代·曾几

    维南有丝溪,溪石如水绿。

    瞻相百里间,抱负一夫足。

    声名作灾怪,攻取及背腹。

    在者略无奇,溪神为颦蹙。

    蛮烟瘴雨地,故旧实州牧。

    坐令数峰青,飞过大江渎。

    何尝说向人,恐类和氏玉。

    公然遭夺攘,不使得藏伏。

    广文到吾庐,索隐妙蓍卜。

    东坡韵险艰,句句巧追逐。

    幽人所好山,已占一林谷。

    又兼小峥嵘,无乃太多欲。

    端如耐久朋,相与会心曲。

    大胜轻薄儿,浮云变何速。

  • 13 《诗催》 宋代·曾几

    练裙染翰初不惜,布袋写真殊未来。

    并作山房一奇事,临岐更著小诗催。

  • 14 《十二月六日大雪》 宋代·曾几

    薄晚蓬山下直馀,笑看六出点衣裾。

    絮飞帘外无萦绊,花落阶前不扫除。

    松鬣垂身全类我,竹头抢地最怜渠。

    短檠便可捐墙角,剩有窗光映读书。

  • 15 《十月一日》 宋代·曾几

    屋角羲娥转两轮,今朝水帝又司辰。

    山家尝稻知良月,野径寻梅见小春。

    一岁坐看除得尽,百年正与死为邻。

    谁能思许无穷事,闭合开炉但饮醇。

  • 16 《食淮白鱼二首》 宋代·曾几

    十年不踏盱眙路,想见长淮属玉飞。

    安得玻璃泉上酒,藉糟空有白鱼肥。

  • 17 《食淮白鱼二首》 宋代·曾几

    帝所三江带五湖,古来修贡有淮鱼。

    上方无复蠙珠事,玉食光辉却要渠。

  • 18 《食酥二首》 宋代·曾几

    贡包分自浙西东,函谷金城在眼中。

    泛酒煎茶俱惬当,满前腊雪化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