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洞的诗词(168首)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16 《山泉》 唐代·李洞

    半空飞下水,势去响如雷。

    静彻啼猿寺,高凌坐客台。

    耳同经剑阁,身若到天台。

    溅树吹成冻,凌祠触作灰。

    深中试楖栗,浅处落莓苔。

    半夜重城闭,潺湲枕上来。

  • 17 《中秋月(一作廖凝诗)》 唐代·李洞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

    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

    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 18 《赠可上人》 唐代·李洞

    寺门和鹤倚香杉,月吐秋光到思嚵。

    将法传来穿泱漭,把诗吟去入嵌岩。

    模糊书卷烟岚滴,狼藉衣裳瀑布缄。

    不断清风牙底嚼,无因内殿得名衔。

  • 19 《东川高仆射》 唐代·李洞

    油幢影里拜清风,十里貔貅一片雄。

    三印锁开霜满地,四门关定月当空。

    泉浮山叶人家过,诏惹垆香鸟道通。

    新起画楼携客上,弦歌筵内海榴红。

  • 20 《宿成都松溪院》 唐代·李洞

    松持节操溪澄性,一炷烟岚压寺隅。

    翡翠鸟飞人不见,琉璃瓶贮水疑无。

    夜闻子落真山雨,晓汲波圆入画图。

    尘拥蜀城抽锁后,此中犹梦在江湖。

  • 19 《吊曹监》 唐代·李洞

    宅上愁云吹不散,桂林诗骨葬云根。

    满楼山色供邻里,一洞松声付子孙。

    甘露施衣封泪点,秘书取集印苔痕。

    吟魂醉魄归何处,御水呜呜夜绕门。

  • 20 《赠长安毕郎中》 唐代·李洞

    高门寒沼水连云,鹭识朱衣傍主人。

    地肺半边晴带雪,天街一面静无尘。

    朝回座客酬琴价,衙退留僧写鹤真。

    从此几迁为计相,蓬莱三刻奏东巡。

  • 21 《寄东蜀幕中友》 唐代·李洞

    官亭池碧海榴殷,遥想清才倚画栏。

    柳絮涨天笼地暖,角声经雨透云寒。

    晓侵台座香烟湿,夜草军书蜡炬干。

    为话门人吟太苦,风摧兰秀一枝残。

  • 18 《曲江渔父》 唐代·李洞

    儿孙闲弄雪霜髯,浪飐南山影入檐。

    卧稳篷舟龟作枕,病来茅舍网为帘。

    值春游子怜莼滑,通蜀行人说鲙甜。

    数尺寒丝一竿竹,岂知浮世有猜嫌。

  • 19 《和刘驾博士赠庄严律禅师》 唐代·李洞

    人言紫绶有光辉,不二心观似草衣。

    尘劫自营还自坏,禅门无住亦无归。

    松根穴蚁通山远,塔顶巢禽见海微。

    每话南游偏起念,五峰波上入船扉。

  • 20 《智新上人话旧》 唐代·李洞

    蟋蟀灯前话旧游,师经几夏我经秋。

    金陵市合月光里,甘露门开峰朵头。

    晴眺远帆飞入海,夜禅阴火吐当楼。

    相看未得东归去,满壁寒涛泻白鸥。

  • 21 《和淮南太尉留题凤州王氏别业》 唐代·李洞

    清秋看长鹭雏成,说向湘僧亦动情。

    节屋折将松上影,印龛移锁月中声。

    野人陪赏增诗价,太尉因居著谷名。

    闲想此中遗胜事,宿斋吟绕凤池行。

  • 22 《乙酉岁自蜀随计趁试不及》 唐代·李洞

    客卧涪江蘸月厅,知音唤起进趋生。

    寒梅折后方离蜀,腊月圆前未到京。

    风卷坏亭羸仆病,雪糊危栈蹇驴行。

    文昌一试应关分,岂校褒斜两日程。

  • 17 《龙州韦郎中先梦六赤,后因打叶子以诗上》 唐代·李洞

    红蜡香烟扑画楹,梅花落尽庾楼清。

    光辉圆魄衔山冷,彩镂方牙着腕轻。

    宝帖牵来狮子镇,金盆引出凤凰倾。

    微黄喜兆庄周梦,六赤重新掷印成。

  • 18 《和寿中丞伤猿》 唐代·李洞

    遗挂朱栏锁半寻,清声难买恨黄金。

    悬崖接果今何在,浅井窥星影已沉。

    归宅叶铺曾睡石,入朝灯照旧啼林。

    小山罢绕随湘客,高树休升对岳禽。

    天竺省怜伤倍切,亲知宽和思难任。

    相门恩重无由报,竟托仙郎日夜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