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的诗词(21首)

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1 《信陵君救赵论》 明代·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

    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

    木朽而蛀生之矣。

    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

    《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

    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 3 《日本刀歌》 明代·唐顺之

    有客赠我日本刀,鱼须作靶青丝绠。

    重重碧海浮渡来,身上龙文杂藻荇。

    怅然提刀起四顾,白日高高天冏冏。

    毛发凛冽生鸡皮,坐失炎蒸日方永。

    闻道倭夷初铸成,几岁埋藏掷深井。

    日淘月炼火气尽,一片凝冰斗清冷。

    持此月中斫桂树,顾兔应知避光景。

    倭夷涂刀用人血,至今斑点谁能整。

    精灵长与刀相随,清宵恍见夷鬼影。

    迩来鞑靼颇骄黠,昨夜三关又闻警。

    谁能将此向龙沙,奔腾一斩单于颈。

    古为神物用有时,且向囊中试韬颖。

  • 4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明代·唐顺之

    四月旌旂出白狼,千山晴雪照油幢。

    预知水草军无乏,试辨风云虏欲降。

  • 5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明代·唐顺之

    三晋连年苦被兵,九重拊髀忆豪英。

    诏书更不从中御,万里长城一委卿。

  • 6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明代·唐顺之

    千金买士却何为,一间过于十万师。

    黠虏欲逃头可购,名王未猎客先知。

  • 7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明代·唐顺之

    太师昔日定南荒,亲把长缨系莫王。

    寄语老胡须自爱,射飞休得近边墙。

  • 8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明代·唐顺之

    梯悬半绠哨台高,胡汉邻家隔一壕。

    数日虏中无动静,吉囊东去战黄毛。

  • 9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明代·唐顺之

    虎翼龙蟠大将旗,逆驱流电走妖魑。

    阵前捉得胡王女,赐与营中厮养儿。

  • 10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明代·唐顺之

    健儿白马紫金鞦,不向沙场便酒楼。

    夜来一赌青钱尽,尚有囊中血髑髅。

  • 11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明代·唐顺之

    边人大半能胡语,胡骑年来亦汉装。

    谁向青红毡帐里,单身缚得不花王。

  • 12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明代·唐顺之

    少年意气王千斤,铁棒曾穿万虏群。

    壮士从来不病死,孤儿今属羽林军。

  • 13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明代·唐顺之

    君侯生长在炎洲,塞外层冰草木愁。

    祇怜军士犹寒色,腊尽辕门不御裘。

  • 14 《杨教师枪歌》 明代·唐顺之

    老杨自是关东客,短衣长躯枣红面。

    千里随身丈八矛,到处寻人斗轻健。

    谓余儒生颇好武,一揖滚滚发雄辩。

    坐惊平地起波涛,蠕蠕龙蛇手中现。

    拨开双龙分海嬉,攒簇两蛇合穴战。

    争先尽教使机关,缩退谁知卖破绽。

    目上中眉犹自哂,绵中裹铁那能见。

    满身护著不通风,百步撺来激流电。

    飞上落下九点丸,放去收回一条线。

    问君何为技至此,使我冯轩神雰眩。

    答言少小传授时,五步七步画地践。

    迩来操弄三十年,浑身化作枯树竿。

    心却忘手手忘枪,眼前只见天花旋。

    乃知熟处是通神,解牛斫轮安足羡。

    因君亦解草书诀,君枪岂让公孙剑。

  • 15 《峨嵋道人拳歌》 明代·唐顺之

    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希有。

    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

    是日茅堂秋气高,霜薄风微静枯柳。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迸裂惊砂走。

    去来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

    舑含沙鬼戏人,髬{髟思}崟磨牙薙捕兽。

    形人自诧我无形,或将跟絓示之肘。

    险中呈巧众尽惊,拙里藏机人莫究。

    汉京寻撞未趫捷,海□眩人空抖擞。

    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溜。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犹言技痒试贾勇,低蹲更作狮子吼。

    兴阑顾影却自惜,肯使天机俱泄漏。

    余奇未竟已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耦。

  • 16 《岳王坟》 明代·唐顺之

    国耻犹未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

    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

    吾生非壮士,于此发冲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