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诗词(30首)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16 《宿萍乡武云观》 明代·王守仁

    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拖云开叠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阻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 17 《夜宿宣风馆》 明代·王守仁

    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 18 《沅水驿》 明代·王守仁

    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

    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耶溪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

    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

  • 19 《兴隆卫书壁》 明代·王守仁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 20 《水滨洞》 明代·王守仁

    送远憩岨谷,濯缨俯清流。

    沿溪陟危石,曲洞藏深幽。

    花静馥常瑀,溜暗光亦浮。

    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

    好鸟忽双下,鯈鱼亦群游。

    坐久尘虑息,澹然与道谋。

  • 21 《山石》 明代·王守仁

    山石犹有理,山木犹有枝。

    人生非木石,别久宁无思。

    愁来步前庭,仰视行云驰。

    行云随长风,飘飘去何之。

    行云有时定,游子无还期。

    高梁始归燕,鹈晙已先悲。

    有生岂不苦,逝者长如斯。

    已矣复何事,商山行采芝。

  • 22 《陆广晓发》 明代·王守仁

    初日曈曈似晓霞,雨痕新霁渡头沙。

    溪深几曲云藏峡,树老千年雪作花。

    白鸟去边回驿路,青崖缺处见人家。

    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无劳羡九华。

  • 23 《书庭蕉》 明代·王守仁

    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

    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色半床阴。

    新诗旧叶题将满,老芰疏桐恨转深。

    莫笑郑人谈讼鹿,至今醒梦两难寻。

  • 24 《别希颜》 明代·王守仁

    后会难期别未轻,莫辞行李滞江城。

    且留南国春山兴,共听西堂夜雨声。

    归路终知云外去,晴湖想见镜中行。

    为寻洞里幽栖处,还有峰头双鹤鸣。

  • 25 《题王实夫画》 明代·王守仁

    随处山泉着草庐,底须松竹偃柴扉。

    天涯游子何曾出,画里孤帆未是归。

    小酉诸峰开夕照,虎溪春寺入烟霏。

    他年还向辰阳望,却忆题诗在翠微。

  • 26 《赠潘给事》 明代·王守仁

    五月沧浪濯足归,正堪荷叶制初衣。

    甲非乙是君休问,酉水辰山志未违。

    沙鸟不须疑雀舫,江云先为扫鱼矶。

    武陵溪壑犹深僻,莫更移家入翠微。

  • 27 《用实夫韵》 明代·王守仁

    诗从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转佳。

    岩瀑随风杂钟磬,水花如雨落袈裟。

  • 28 《三山晚眺》 明代·王守仁

    南望长沙杳霭中,鹅羊只在暮云东。

    天高双橹哀明月,江阔千帆舞逆风。

    花暗渐惊春事晚,水流应与客愁穷。

    北飞亦有衡阳雁,上苑封书未易通。

  • 29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代·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是常道也,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著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辩焉,则谓之《春秋》。

    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辩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

    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

    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

    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辩焉,所以尊《春秋》也。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

    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

    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于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

    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

    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久矣。

    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之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

    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

    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 17 《登大伾山诗》 明代·王守仁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