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理的诗词(150首)

  • 1 《谏太宗十思疏》 唐代·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 5 《墨池记》 宋代·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5 《蝉》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3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 一作:水)

  • 5 《孟母三迁》 两汉·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 5 《鸱鸮》 先秦·佚名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

    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 5 《鲁共公择言》 先秦·佚名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酒酣,请鲁君举觞。

    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灸,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以;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 4 《陈元方候袁公》 南北朝·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5 《硕鼠》 先秦·佚名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女 通 汝)

  • 4 《滥竽充数》 先秦·韩非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4 《人有亡斧者》 先秦·吕不韦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 4 《扁鹊见蔡桓公》 先秦·韩非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 4 《曾子杀彘/曾子烹彘》 先秦·韩非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 5 《生年不满百》 两汉·佚名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 4 《工之侨献琴》 明代·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