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言的诗词(88首)

  • 1 《愚公移山》 先秦·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4 《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斗》 先秦·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6 《狼三则》 清代·蒲松龄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

  • 6 《逍遥游(节选)》 先秦·庄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 一作:枪榆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5 《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4 《画蛇添足》 两汉·刘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5 《惠子相梁》 先秦·佚名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5 《铁杵磨针》 明代·郑之珍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 6 《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6 《叶公好龙》 两汉·刘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 5 《揠苗助长》 先秦·佚名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 通:悯)

  • 5 《卖油翁》 宋代·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 5 《刻舟求剑/楚人涉江》 先秦·佚名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5 《三人成虎》 两汉·刘向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葱 一作:庞恭)

  • 5 《卖柑者言》 明代·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

    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

    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默无以应。

    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