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漫灭的古诗词(9首)

  • 1 《游褒禅山记》 宋代·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6 《还文雅师书帙》 宋代·梅尧臣

    编绝不加新,于今十二春。

    绿窗重展目,静几勿生尘。

    岂爱吾庐日,终将道者亲。

    莫嫌同刺字,漫灭看难真。

  • 7 《宝林院》 宋代·戴表元

    何处寻三窟,端来寄一壶。

    岩根接沧海,云杪挂浮图。

    古壁碑漫灭,灵鳗事有无。

    昌公好相识,间暇说江湖。

  • 8 《杜城陈文惠公园》 宋代·李复

    杜曲西游访物华,门前潏水渌涵沙。

    南城天近无双誉,北斗魁前第一家。

    当日不知龙卧久,今朝空羡桂交花。

    高文遗墨皆漫灭,林下祠堂春日斜。

  • 9 《再别陈建州因以抒意》 宋代·杨亿

    北阙多年作侍臣,一枝烟雨忆南闽。

    留连五鼓趋丹禁,健羡双旌拥书轮。

    离畔菊荒环堵宅,山中鹤怨未归人。

    州民剌字空漫灭,目断东方千骑尘。

  • 10 《庐山》 明代·唐寅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浓复浓。

    烧丹未住屏风迭,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 11 《登庐山》 明代·唐寅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涉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 12 《江上》 唐代·李商隐

    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

    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

    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

    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

  • 13 《江上》 唐代·李商隐

    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

    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

    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

    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

* 关于漫灭的诗词 描写漫灭的诗词 带有漫灭的诗词 包含漫灭的古诗词(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