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浓复浓。

烧丹未住屏风迭,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作者简介(唐寅)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庐山

《庐山》是明代文人唐寅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景色和山中人物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

诗词中文译文:

匡庐山高高几重,

山雨山?浓复浓。

烧丹未住屏风迭,

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

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磨崖留岁月,

读之漫灭为修容。

诗意和赏析:

《庐山》通过描绘庐山的高耸壮丽、山雨的瑰丽以及山中人物的活动,展示了唐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

诗的开头,诗人描述庐山高高几重,表达出庐山的巍峨壮丽之感。接着,他描绘了山雨笼罩下的庐山,山雨的浓密增添了山景的神秘感和魅力。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以具体的景物和人物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词的意境。烧丹未住屏风迭,这里描绘了山中的屏风和烧丹(一种红色颜料),表达了山中人物活动的繁忙场景。骑驴来看香炉峰,展示了人们登山游览庐山的热闹景象。

接着诗人转到了江上和岩际的景物,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这里,乌帽和白衣都是对人物的描写,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凸显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和与之相伴的人文景观。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这是对庐山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的暗示,庐山上的磨崖古文留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的阅读也在不断地修炼和成长。

整首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景色和山中人物的活动,展示了庐山的壮美和神秘感,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赞美。唐寅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象,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庐山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屏风岁月漫灭骑驴高高来看白衣人岩际浓复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