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艺的古诗词(25首)

  • 1 《张衡传》 两汉·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 5 《滑稽列传》 两汉·司马迁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人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

    齐王曰:“善。

    ”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 4 《释奠诗应令》 隋代·江总

    敬逊三德。

    厥修六艺

    师圣发蒙。

    尊儒启滞。

    若括资羽。

    如金待砺。

    雅道聿兴。

    教学无替。

  • 5 《示子遹》 宋代·陆游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 6 《习凿齿宅》 宋代·李廌

    习侯有世德,冠冕袭鵔鸃。

    裔孙富六艺,凿齿四海知。

    苏岭陟家山,高阳浮故池。

    著书山水间,秀发胸中奇。

    间从弥天释,善戏间廋辞。

    尚友虽异代,斯人可夙期。

  • 7 《送赴省诸友·卓怡丈》 宋代·刘克庄

    辇下银袍似堵墙,名涂个个着鞭忙。

    期年操木何容易,一日看花得许狂。

    韩子吟披惟六艺,沂公吃着岂三场。

    临岐不待殷勤祝,涵养功深讲贯祥。

  • 8 《送蔡元翰贤良昆仲》 宋代·宋祁

    美箭出东南,之子裒然秀。

    绰绰令兄弟,茂器偕年就。

    九流无近讨,六艺乃遐究。

    诏书求异等,二惠兹来观。

    牍均方朔多,辐比吾丘凑。

    蹀足蚁封场,刷羽桐花囿。

    孤音或少和,至宝不期售。

    肇允褰褐衣,薄言返岩窦。

    江皋看鱼乐,山径怀雉嗅。

    无忽豫章材,行参柏梁构。

  • 9 《秀亭秋怀十五首》 宋代·方回

    宣父老于行,苦辛定六艺

    至今峨冕旒,万国奉烝祭。

    当时困在陈,粒粟不能致。

    宰割诸侯王,重瞳气盖世。

    烧纪不啻虱,烹周仅若彘。

    焉知千金首,乃为马童利。

    此口酒可浇,是事可以置。

  • 10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宋代·黄庭坚

    荆公六艺学,妙处端不朽。

    诸生用其短,颇复凿户牖。

    譬如学捧心,初不悟己丑。

    玉石恐俱焚,公为区别不。

  • 11 《庆浔州廖太守四首》 宋代·许县尉

    真儒正学久无传,酝藉如公独粹然。

    要以古人为准的,肯从余子事拘牵。

    词源涌思流三峡,学海波澜障百川。

    灯火夜深犹不倦,口吟六艺相仍编。

  • 12 《送制帅林和叔归》 宋代·楼钥

    使君一何清,鹤骨天与瘦。

    少年场屋声,六艺饱芳漱。

    一行起作吏,所立已不苟。

    立朝凛大节,论事几及霤。

    发言必体国,平正无矫揉。

    藜藿为不採,风采照宇宙。

    出入有本末,眼见凡三就。

    来不为苟合,荐召乃结绶。

    去亦不好高,三宿徐出昼。

    天宫岂不贵,陈义坚素守。

    赣州尝报政,复来守鄞鄮。

    不求赫赫名,实出龚黄右。

    情伪千万端,到眼辄空透。

    抚民过婴儿,闾里息争斗。

    奸胥及强梗,时用霹雳手。

    人诵南山判,情通理亦究。

    六邑俱帖静,称赞不容口。

    律身至严冷,无能掣吾肘。

    吏事精且勤,呼烛侵夜漏。

    公退入家塾,诸孙后来秀。

    吏卒不识面,洛诵出窗牖。

    几年南塘路,来往困僵仆。

    一朝平似掌,行歌纷老幼。

    公心信如水,古井波不皱。

    荣观处超然,轩冕亦何有。

    翩翩欲赋归,排云屡腾奏。

    庙论终不许,斯民方借寇。

    上心重闵劳,祠官向庐阜。

    阖境极攀恋,人人怀杜母。

    君看卧辙人,谁能使奔走。

    挽须不得留,百拜愿公寿。

    老我幸同朝,倾盖已如旧。

    联事东西省,交情久益厚。

    我归公亦来,门户托云覆。

    黄堂间参语,惟我牲与舅。

    扬旌鸣鼓吹,贲此蓬荜陋。

    清谈不及私,翁归况不受。

    义命孰不知,践履或差缪。

    惟公见善明,力行真耐久。

    有时相与言,心同兰其臭。

    掺祛宁忍别,追送列觞豆。

    公虽不好饮,勉为引醇酎。

    公去我亦隐,菽水翻彩袖。

    花溪渺何许,望望几双堠。

    千里共月明,怀人重搔首。

    惟应折梅花,临风为三嗅。

  • 13 《挽乔民瞻》 宋代·王洋

    楚乡槐市忆当年,锦绣文章六艺先。

    朱绂哀怜应有在,白头故旧各凄然。

    修文地下埋英骨,遗爱江城付彩编。

    造化於公意良厚,不教丹旐涉长川。

  • 14 《挽季通判》 宋代·王之望

    六艺潜心老益尊,此邦耆旧众推贤。

    高文早出诸儒右,清节宜书独行篇。

    白首可怜才半剌,朱衣犹得贵重泉。

    佳城一閟成千古,寂寞哀笳惨暮烟。

  • 15 《挽南平赵化卿》 宋代·阳枋

    昔游曾到万山峰,赵氏楼台紫翠中。

    六艺近夸三世学,四贤争显一家风。

    不堪顾影怜孤雁,伺喜摩天有阿鸿。

    好是生香元不断,灵椿虽老桂成丛。

  • 16 《读书杂言》 宋代·陆游

    书亦何用於世哉!圣人之言如造化,巍巍地辟而天开。

    渊源虞唐至周孔,黄河万里昆仑来。

    天不使诸儒为战国血,又不使六艺为亡秦灰,豁如盲瞽见皦日,快若聋聩闻春雷,插空泰华起突兀,垂天云汉森昭回。

    奈何後世独不省,顾舍夷路趋邛郲?不知开眼蹈覆辙,乃欲归罪车轮摧。

    福有基,祸有胎,一朝产祸吁可哀!

* 关于六艺的诗词 描写六艺的诗词 带有六艺的诗词 包含六艺的古诗词(2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