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子的古诗词(279首)

  • 1 《秋声赋》 宋代·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 5 《邴原泣学》 明代·礼赞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 6 《芄兰》 先秦·佚名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 3 《忆住一师》 唐代·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 4 《桑茶坑道中》 宋代·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 5 《赠头陀师》 唐代·刘商

    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

    秋山年长头陀处,说我军前射虎归。

  • 3 《吊白居易》 唐代·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2 《曾子易箦》 先秦·佚名

    曾子寝疾,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

  • 4 《黠鼠赋》 宋代·苏轼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 3 《蚊对》 明代·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烛至,絺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

    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

    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

    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 3 《教子诗》 宋代·余良弼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

    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

    幸有明窗并净几,何劳凿壁与编蒲。

    功成欲自殊头角,记取韩公训阿符

  • 4 《乙巳十月朔开炉三首》 宋代·范成大

    石湖今日开炉,纸窗银白新糊。

    童子烧红榾柮,老翁睡暖氍毹。

  • 5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唐代·李白

    客来花雨际。

    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锦。

    疏杨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

    童子献霜梨。

    惜去爱佳景。

    烟萝欲暝时。

  • 6 《孟童中异科而还来访余於行都赐第辄赠以诗》 宋代·郑清之

    在昔昌黎公,序赠张童子

    独出超等夷,芳名驾青史。

    君门蔼世勋,夐轶四平李。

    宗社方同休,彪炳见孩稚。

    天庭插犀角,星眸炯秋水。

    诵书如焦琴,高下涵角祉。

    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

    老翁欲笞儿,眼看拾青紫。

    一朝闻九关,赍予出周篚。

    我朝晏与杨,炳炳贵名起。

    愿子志远大,勤学踵前轨。

    家尊我相知,作诗赠归骑。

  • 7 《宗阳宫访叶西庄亨宗饮寻杜南谷道坚不值留诗》 宋代·方回

    我不识南谷,亦不识西庄。

    偶然诣仙境,一举数十觞。

    南谷出何之,童子煎茗忙。

    柏林中有梅,不见惟闻香。

* 关于童子的诗词 描写童子的诗词 带有童子的诗词 包含童子的古诗词(27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