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客来花雨际。

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锦。

疏杨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

童子献霜梨。

惜去爱佳景。

烟萝欲暝时。

作者简介(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来花雨际。

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锦。

疏杨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

童子献霜梨。

惜去爱佳景。

烟萝欲暝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白与同族侄子黯游昌禅师一起游览山池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花雨、秋水、片石、疏杨、高僧、童子等景物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山水之美和人物之情。首句“客来花雨际”,描绘了客人在花雨中的到来,给整个情景增添了一丝浪漫和诗意。接着,“秋水落金池”,用富有质感的词语描绘了秋水倒映在金池中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通过描绘石头和杨树的细节,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细腻之美。紧随其后,“高僧拂玉柄,童子献霜梨”,描绘了高僧和童子的形象,表达了修行和孩童纯真的对比,使整个情景更加丰富生动。最后两句“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忧伤和离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示了李白对美景和美好时光的热爱和珍惜之情。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词语和形象,以及对比的手法,使整个情景生动而深刻。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李白对自然美的敏感和热爱,又表达了人生短暂和时光流转的主题,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童子秋水高僧雨际金池片石玉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