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况说龙沙最边陲,关河阻隔远明时。

蕃戎把隘当路坐,何日申奏圣人知。

今遇司空来宣问,枯林滋润再生枝。

四面六蕃多围绕,伏恐寻常失朝仪。

若不远仗天威力,只怕河隍陷戎夷。

请须司空奏论事,封册加官莫改移。

比至今秋新恩泽,山林草木总光辉。

塞上艰莘无说处,一心目断望龙墀。

诗一首

《诗一首》

况说龙沙最边陲,

关河阻隔远明时。

蕃戎把隘当路坐,

何日申奏圣人知。

今遇司空来宣问,

枯林滋润再生枝。

四面六蕃多围绕,

伏恐寻常失朝仪。

若不远仗天威力,

只怕河隍陷戎夷。

请须司空奏论事,

封册加官莫改移。

比至今秋新恩泽,

山林草木总光辉。

塞上艰莘无说处,

一心目断望龙墀。

中文译文:

何为一首诗,

化作边塞之歌。

大唐辉煌时期已过,

龙沙城已边陲,孤立无援。

关河阻隔,使明朝的辉煌遥不可及。

蕃戎们占据了重要的隘路,

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困扰。

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上表,

向圣人陈述我们的苦情。

现在遇见了司空,

他前来询问我们的状况。

他的到来就像枯木得到润泽,

使我们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面六蕃不断包围,

我们担心会失去朝廷的支持。

如果没有天威的庇护,

我们可能被敌人吞噬。

请司空尽快奏事,

给我们封册、授官,并且不要改变。

感谢至今深秋的新恩泽,

使山林和草木都光彩照人。

在边塞,我们艰难无依,

但我们一心渴望着皇帝的诏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边塞的艰难处境。诗人以边塞城池龙沙为背景,抱怨边境重要的关口被蕃戎占据,导致朝廷无法提供及时支持。诗人希望能通过司空的奏论,向圣人陈述自己的困境,希望能够得到封赏和重用,使得边塞重新焕发活力。

诗中通过对边塞困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期望和希望,同时也抒发了对边塞艰难境况的愤懑之情。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描写,将枯木滋润复苏与边塞的命运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苦中作乐的情绪。

整首诗以边塞的艰难处境和对朝廷支援的期盼为主题,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对边塞的困境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诗一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圣人围绕边陲朝仪再生滋润蕃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