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孔子没

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

蚩蚩尽鉏商,此物谁能珍。

汉武得一角,燔烹诬鬼神。

更以铸黄金,传夸後世人。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悲哉孔子没

诗词:《悲哉孔子没》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悲哉孔子没,

千岁无麒麟。

蚩蚩尽鉏商,

此物谁能珍。

汉武得一角,

燔烹诬鬼神。

更以铸黄金,

传夸后世人。

中文译文:

可悲啊,孔子逝去了,

千秋岁月中再无麒麟。

人们不顾一切地追求功利,

谁能珍视这样的事物呢。

汉武帝得到一只麒麟角,

却烧煮它以蒙骗神灵。

更有人为了铸造黄金,

传颂给后世的人们夸耀。

诗意和赏析:

《悲哉孔子没》是王安石写于宋代的一首诗词。诗中以孔子逝世和麒麟的消失为引子,抨击了人们对功利的追求和对珍贵事物的忽视。

诗中表达了对孔子逝去的惋惜之情,将其与麒麟相对照,强调了孔子在千秋岁月中的重要地位。作者以“蚩蚩尽鉏商”来形容人们追逐利益和功名,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心态。

接下来,诗人以历史典故提到了汉武帝得到一只麒麟角的故事。然而,汉武帝却将麒麟角烧煮以欺骗神灵,显示了人们为了个人私利而对珍贵事物不加珍视的无情行为。

最后两句“更以铸黄金,传夸后世人”,表达了人们为了追求金钱和功名而不择手段,甚至为了迎合后世的赞美而铸造虚假的事物。整首诗通过质问和讽刺,呈现出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批判。

该诗以简短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利主义和虚伪行为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孔子和珍贵事物的敬重和怀念之情。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现实社会的观察,王安石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悲哉孔子没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此物鬼神黄金千岁汉武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