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儿令

昨日探春消息,湖上绿波平。

无奈绕堤芳草,还向旧痕生。

有酒且醉瑶觥。

更何妨、檀板新声。

谁教杨柳千丝,就中牵系人情。

作者简介(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相思儿令

《相思儿令》是一首宋代晏殊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昨日探春消息,湖上绿波平。

无奈绕堤芳草,还向旧痕生。

有酒且醉瑶觥。更何妨、檀板新声。

谁教杨柳千丝,就中牵系人情。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相思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和对旧时美好回忆的回味。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一系列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首句“昨日探春消息,湖上绿波平”,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湖水平静,绿波荡漾,展现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出对离别的无奈之情,“无奈绕堤芳草,还向旧痕生”,诗人无法抵挡回忆的涌现,即便环绕在堤岸上的芳草也唤起了他对过去的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有酒且醉瑶觥。更何妨、檀板新声”,表达了诗人将饮酒作为一种逃避现实和解脱思念的方式。诗人希望通过瑶琴的声音来驱散内心的忧愁和寂寞。最后一句“谁教杨柳千丝,就中牵系人情”,以杨柳的形象象征了纷乱的情思,表达了诗人对相思之情的深深牵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细腻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和离别的痛苦。这首诗既展现了晏殊细腻的艺术表达,又传递了人们对离别和思念的普遍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何妨芳草人情消息绿波就中旧痕牵系新声探春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