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师年八十三)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师年八十三)

钵塔院如大师,劝师年八十三。

欲报佛恩难可道,数万劫菩提种。

若无持戒终何报,忍辱含羞日夜咏。

不同未生中觉路,独步凡夫间活泉。

诗词中文译文:

钵塔院宛如大师,向师年八十三。

想要报答佛的恩德,数万劫菩提的种子。

如果不守持戒,将来如何报答?

忍辱含羞,日夜吟咏。

与众不同,未来觉悟的路途,

独步凡夫之间,成为活泉。

诗意和赏析:

白居易在《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师年八十三)》一诗中,深情地赞颂了一位年近古稀的大师。诗中表达了对佛教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这位大师在佛法修行上的努力和坚持的赞赏。作者通过以大师的年龄和功德作为诗歌的开头,表达了自己对大师无数年来修行的敬意。并且强调,如果没有坚守持戒,将来将无法报答佛的恩德。诗中还表达了忍辱含羞的佛教价值观,以及大师在人群中的与众不同。整首诗词以儒家佛教思想为基础,表达了对佛教修行者的认可和敬佩,也向读者呈现了佛法道路上的伟大和光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千金清净报答殷勤慈悲天眼菩提地心秉持行苦瞬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