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春暮

燕子穿帘深院静,画阑飞絮蒙蒙。

砌苔柔绿衬残红。

问春何处,移在柳阴中。

老至十分诗思减,膝间闲理丝桐。

曲终声尽意无穷。

杜鹃开了,

临江仙 春暮

这首诗词是元代善住所作的《临江仙 春暮》。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燕子穿帘深院静,

画阑飞絮蒙蒙。

砌苔柔绿衬残红。

问春何处,

移在柳阴中。

老至十分诗思减,

膝间闲理丝桐。

曲终声尽意无穷。

杜鹃开了。

中文译文:

夕阳西下,燕子穿过深深的窗帘,庭院安静无声。

画廊上飘着柳絮,朦胧迷离。

砌上的青苔柔软地衬托着残留的红花。

我问春天在哪里,

它移动到了垂柳的阴影中。

年老到了极点,我的诗思渐渐减退,

坐在膝间闲庭,弹拨着丝桐琴。

曲终了,声音消失,但意境无穷无尽。

杜鹃花开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傍晚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夕阳西下时,燕子穿过深院的窗帘,庭院变得静谧无声。画廊上飘着柳絮,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砌上的青苔柔软地衬托着残留的红花,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春景。

诗人问春何处,却发现春天已经移动到了垂柳的阴影中,春意隐藏在寂静的背后。这种寓意也许暗示了春天的转瞬即逝和人生的无常。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年老后诗思减退的情景。他坐在闲庭之中,拨弄着丝桐琴,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曲终,音乐消失,但意境却是无穷无尽的,象征着艺术的永恒性。

最后一句“杜鹃开了”是一个突然出现的插句,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生机和希望。杜鹃花开放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可理解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庆祝。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岁月流逝、诗思减退以及对艺术永恒性的思考。同时,通过突出杜鹃花的开放,也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希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临江仙 春暮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燕子无穷蒙蒙曲终柳阴诗思深院静砌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