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翦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

挑得诗囊。

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

元是王郎。

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

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

狂又何妨。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一翦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一翦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束缊宵行十里强。

挑得诗囊。

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

元是王郎。

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

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

狂又何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刘克庄离开家乡赴广东时,在风亭夜宴上的情景。诗中以夜晚行走为背景,表达了离别和友情的情感。

首先,诗人形容自己束缊夜行,表示他在寒冷的天气里奋力前行。他挑得满满的诗囊,抛开了衣囊,这里衣囊可以理解为个人物品,意味着他抛下了个人的私利,专心追求诗文的修养。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路途的艰难,天寒地滑,马蹄僵硬。这里的元是王郎,来送刘郎,可以理解为作者刘克庄那位朋友是王郎,特意前来送他。酒过三巡,大家都醉翁之意,耳热心热,纷纷谈论文章,交流心得。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宴会上的热闹场面。人们被刘克庄的才华惊倒到邻墙,推倒了胡床。这里的胡床是指坐卧之具,推倒胡床可以理解为大家情绪高涨,情不自禁地推倒了床榻。旁观者们为他拍手欢呼,笑着赞叹他的豪放和疏狂。最后两句“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疏狂行为的豁达态度,认为疏狂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整首诗以离别的情感为主线,通过描绘夜晚的行走和宴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自由豪放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不同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马蹄何妨文章疏狂诗囊拍手旁观惊倒推倒衣囊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