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南宫夙拜罢,东道昼游初。

饮饯倾冠盖,传呼问里闾。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明发辉光至,增荣驷马车。

作者简介(苏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是唐代苏颋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主要描绘了秋日归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喜悦之情。

诗词中文译文:

南宫夙拜罢,东道昼游初。

南宫夙拜完成,归途中白天初晴。

饮饯倾冠盖,传呼问里闾。

举觞祝贺,酒袍披露,传声问候乡里人。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树木悲伤,挂满刀剑痕迹,溪水回想起垂钓的快乐。

明发辉光至,增荣驷马车。

明朗发亮之后,增加光荣,驷马车队驶至。

诗意和赏析:

诗人通过描绘归乡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描绘了南宫夙拜完成后的场景,形容了回家路上的愉悦心情。诗中饮饯和传呼等场景,体现了亲友们对他的欢迎和关心。诗人以巧妙的细节描写,展示了自然和谐的景象,如树上挂满了刀剑的痕迹,溪水中回忆起垂钓的欢乐。最后,明亮的光芒和驷马车队的出现,增加了归乡的光荣和喜悦。

这首诗词以婉转抒情的笔触,展示了诗人旅途中的种种欢喜和感慨。通过人们的饮饯、传呼等场景,诗人表现出家乡人民对他的关爱,诗人也以此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运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展示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首诗词意境雅致,富有鲜明的画面感,表达了对归乡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明发驷马冠盖辉光拜罢里闾悬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