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墅杂赋(十六首)

入夜潮侵户,经秋雨坏垣。

里人淳少讼,田父醉多言。

稻蟹灯前聚,莎虫机下喧。

自应耽野趣,不是忘乡园。

¤

作者简介(高启)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郊墅杂赋(十六首)

《郊墅杂赋(十六首)》是明代作家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入夜潮侵户,

经秋雨坏垣。

里人淳少讼,

田父醉多言。

稻蟹灯前聚,

莎虫机下喧。

自应耽野趣,

不是忘乡园。

中文译文:

夜晚潮水涌入住宅,

经过秋雨,墙垣已经破损。

乡村人民纯朴少争议,

农田的主人常常醉酒言谈。

稻田中的螃蟹聚集在灯前,

芦苇虫在织机下喧闹。

自然而然地享受乡野的趣味,

并不是忘记了家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乡村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先,诗中描述了夜晚潮水侵袭住宅的景象,这一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无法抗拒的冲击。接着,秋雨使墙垣破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其次,诗中描绘了乡村人民的生活。里人淳朴少争议,表达了乡村人民纯朴、和谐的生活态度。田父常常醉酒言谈,展示了农田的主人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

最后,诗中通过描绘稻田中的螃蟹和莎虫的喧闹,以及自然景色中的灯光,表达了作者对乡野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作者认为,乡野生活中的自然景色和生物活动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忘记了家园。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乡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乡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示了乡村人民的纯朴和豁达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郊墅杂赋(十六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是秋雨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