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有虎南山南,有石北山畔。

虎石人未辨,箭发石遂贯。

一朝两生心,见石不见虎。

若向虎石求,引满徒自苦。

杂兴

《杂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镃。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有虎南山南,

有石北山畔。

虎石人未辨,

箭发石遂贯。

一朝两生心,

见石不见虎。

若向虎石求,

引满徒自苦。

中文译文:

南山南有一只虎,

北山旁有一块巨石。

人们未能辨别出虎和石,

箭发出去却穿过了石头。

一时间产生了两种想法,

看见的是石头而不是虎。

如果去寻求虎的存在,

引来的只是空空的痛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虎和石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感悟。南山上的虎和北山旁的石头都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事物,但人们却无法准确地区分它们。箭发出去穿过了石头,暗示了现实世界中事物的表象常常会欺骗人们的眼睛,让人们产生了对事物本质的误解。

诗中的“一朝两生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他意识到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存在偏差,一方面看到的是石头,另一方面却期待看到的是虎。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常常遭遇到的难题,即事物的真实与表象之间的差异。

最后两句“若向虎石求,引满徒自苦”,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事物本质的警示。如果执着于追求虎的存在,只会引来自身的痛苦和困扰。这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深刻观察,暗示了人们在认知事物时应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总的来说,《杂兴》通过虎和石的对比,揭示了人们认知世界时的困惑和误解,以及面对现实的时候应持有理性和客观的态度。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杂兴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见未辨自苦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