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二白石寒树屏

名画不复生,古魂埋地底。

技能无所发,骋巧崭岩里。

纤纤扫苍林,坡岸分迤逦。

近可笔发窥,远若风霾起。

遂令众画师,一点不可毁。

我今会石家,饮酒酒复美。

虽不见绿珠,见此差可喜。

愁逢暴谑人,渍墨书不已。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二白石寒树屏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二白石寒树屏》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名画不再重现,古老的灵魂埋葬在地下。

技艺无处施展,只能在崎岖的岩石中展示巧思。

纤细的笔触扫过苍茫的树林,山坡上分布着曲折的形状。

近处可以窥见笔墨的启发,远处仿佛风雾升起。

因此,让众多画师不得毁坏一点。

我今天来到石家,喝酒的滋味更美好。

虽然没有见到珍贵的翡翠,但见到这样的景象也令人欣喜。

忧愁时遇到恶意嘲笑的人,沾墨书写的事情永无休止。

诗意:

这首诗词以白石寒树为题材,表达了艺术创作的无奈和对古代艺术的怀念。诗人感叹名画已经无法再现,珍贵的艺术灵魂已经埋葬在历史的深处。无处施展技艺的画师们只能在崎岖的岩石中发挥巧思,通过纤细的笔触描绘苍茫的树林和曲折的山坡。诗人认为近处可以寻找到艺术启发,但远处似乎笼罩着风雾,使得艺术的发展变得困难。然而,诗人呼吁众多画师要珍惜每一个细节,不可毁坏艺术的瑰宝。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来到石家品味美酒,虽然没有看到翡翠宝石,但仍然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喜悦。然而,他也忧愁地说道,在遇到恶意嘲笑的人时,沾墨书写的事情似乎永无休止。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画艺和艺术创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艺术的怀念和对当时艺术形态的思考。诗中揭示了艺术的无常和艺术家的无奈,名画已经无法再现,古代艺术的灵魂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诗人仍然希望画师们能够在艺术的崎岖中发现灵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思,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诗人对艺术的珍视和呼吁也体现在他要求众多画师不得毁坏艺术瑰宝的表述中。最后,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结束诗篇,他在石家品味美酒,虽然没有看到珍贵的翡翠,但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喜悦,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惜之情补充说明: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二白石寒树屏》是梅尧臣的作品之一,但在现存的古代文献中并未找到该诗的原文及相关资料。因此,以上的中文译文和赏析是基于您提供的诗句进行的分析和解释,并非对原文的直接翻译和解读。希望这份分析能够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解。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二白石寒树屏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纤纤迤逦复生名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