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曾萧真人 见金莲正宗记

真人已悟,四海名先到。

只为有声闻,却隔了、玄元妙道。

可怜仙骨,落入鬼形骸,一般衰,一般老,空恁一般了。

岂知玄妙,刚被身心傲。

度日若*盲,诮不识、丹砂炉灶。

好将二物,鼎内结成丹,服饵了,得长生,携手归蓬岛。

蓦山溪 曾萧真人 见金莲正宗记

《蓦山溪 曾萧真人 见金莲正宗记》是元代王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蓦然来到山溪之上,

曾萧真人见到了金莲正宗。

真人已经觉悟,

名声已传遍四海。

他只是为了倾听真道的声音,

却与玄元的妙道相隔。

可怜他那仙人的本质,

却堕入了鬼魂的形体。

一如凡人一般衰老,

一如普通人一般衰弱,

他如此渺小。

他怎能理解玄妙之处,

他的身心被傲慢所控制。

他过着盲目的日子,

无法领悟丹砂炉灶的奥秘。

他应该好好利用这两样宝物,

在丹炉中炼成丹药,

服用后就能获得长生不老之身,

然后与金莲正宗一起回到蓬莱仙岛。

这首诗词描述了曾萧真人的遭遇和心境。曾萧真人已经觉悟,但却无法领悟玄妙之处。他原本是一个仙人,却被困在了凡人的形体中,衰老和衰弱。他的身心被傲慢所束缚,无法认识到丹砂炉灶的奥秘和长生的机会。诗词最后表达了他渴望与金莲正宗一起回到蓬莱仙岛,追求永生不死的愿望。

整首诗词以玄妙、长生不老为主题,通过描写曾萧真人的遭遇,展示了人类对于长生不老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意象,如蓬莱仙岛、丹砂炉灶等,表达了诗词的深远含义。通过反衬真人的困境和渴望,凸显了人类的局限性和对于超越生死的向往。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与遐想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蓦山溪 曾萧真人 见金莲正宗记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一般四海可怜声闻身心真人形骸玄妙仙骨玄元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