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

行年四十五,两鬓半苍苍。

清瘦诗成癖,粗豪酒放狂。

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

或拟庐山下,来春结草堂。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四十五

《四十五》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年四十五,

两鬓半苍苍。

清瘦诗成癖,

粗豪酒放狂。

老来尤委命,

安处即为乡。

或拟庐山下,

来春结草堂。

中文译文:

我已经四十五岁了,

两鬓已经有些斑白。

我清瘦如故,痴迷于写诗,

粗鲁豪放,酒量也很大。

年老之后仍然受人重用,

只要心安即为家乡。

也许我会在庐山脚下,

明年春天建造一座草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白居易中年时期的心境和人生态度。他描述了自己已经到了四十五岁的年纪,两鬓已经开始出现斑白的迹象。白居易自称清瘦,指出自己对写诗有着执着的爱好,这成了他的癖好。他的性格豪放,喜欢酒,可能也暗示了他在文人圈子中的一些放纵和不羁。

白居易在年老之后仍然能得到重用,这可能暗示他在政治和文学界的地位。他认为只要心安即可感到宁静和归属,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称之为故乡。最后,他暗示自己可能会在庐山脚下修建一座草堂,这表达了他对退隐山林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词展现了白居易中年时期的豪放不羁和追求宁静的心态。他在描述自己的年纪和外貌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山水环境的向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白居易的人生境遇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苍苍草堂清瘦两鬓来春粗豪成癖安处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