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古阳云台

庭树日衰飒,风霜未云已。

驾言遣忧思,乘兴求相似。

楚国兹故都,兰台有馀址。

传闻襄王世,仍立巫山祀。

方此全盛时,岂无婵娟子。

色荒神女至,魂荡宫观启。

蔓草今如积,朝云为谁起。

作者简介(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登古阳云台

《登古阳云台》

庭树日衰飒,

风霜未云已。

驾言遣忧思,

乘兴求相似。

楚国兹故都,

兰台有馀址。

传闻襄王世,

仍立巫山祀。

方此全盛时,

岂无婵娟子。

色荒神女至,

魂荡宫观启。

蔓草今如积,

朝云为谁起。

中文译文:

院子里的树日渐衰败,

风霜未能覆盖它们。

我驾驭言辞,驱赶忧愁思绪,

乘兴致,寻找相类之物。

在这楚国的古都,

兰台的遗址依然保存。

传闻襄王时代依然存在,

仍然有人在巫山祭祀。

此时正是盛夏时节,

怎可能没有美丽的女子。

色彩凋零的神女来临,

魂魄荡漾,宫观门户开启。

草木如盘踞一般蔓延,

晨云为谁而升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徜徉在古老的楚国都城,登上古阳云台,感受历史的风霜和废墟留存下的景象。诗中以衰败的庭树、逐渐逼近的风霜为景,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文化的衰落。然而,诗人驾驭言辞,通过赏识美景和回想历史,消遣忧愁的思绪,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情绪。

其中提到了楚国的古都,兰台的残址,传闻中的襄王与巫山祭祀的场景,都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怀念。诗人在想象和联想中感受到了全盛时期的巅峰和美丽,把巫山祭祀与魅力非凡的女子联系起来。

最后两句“草木如盘踞一般蔓延,晨云为谁而升起”给人以深入思考。草木蔓延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历史的沉淀。而晨云的升起则暗示了新的一天的开始,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诗人所述场景的种种疑问。这些细腻的描写和意象使得诗词更具深意,触动了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忧思神女朝云传闻驾言风霜全盛宫观兰台馀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