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宫

委委曲曲山九锁,巍巍堂堂天一柱。

灵官跨龙山洞来,仙人驱虎载箬去。

泉流两山鸣玦,夜坛星辰可手摘。

世间何限真人祠,身未尝到衔空结。

一日来游岂偶然,草中更识天荷叶。

作者简介(朱翌)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洞霄宫

《洞霄宫》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朱翌。该诗以委婉曲折的笔触描绘了洞霄宫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超越。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委委曲曲山九锁,

巍巍堂堂天一柱。

灵官跨龙山洞来,

仙人驱虎载箬去。

泉流两山鸣玦,

夜坛星辰可手摘。

世间何限真人祠,

身未尝到衔空结。

一日来游岂偶然,

草中更识天荷叶。

《洞霄宫》的诗意通过描绘山峦、神仙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洞霄宫的赞美和向往。诗中以山峦的曲折和宏伟来比喻洞霄宫的壮丽景色,将天柱与灵官、仙人与虎、泉水与玦瑟以及夜空与星辰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宏大而神奇的景象。通过这些描绘,诗人展示了洞霄宫令人向往的仙境氛围和与自然的融合。

诗中提到的“真人祠”和“衔空结”表达了对超越凡尘的追求,象征着诗人对仙人境界的向往。诗末两句“一日来游岂偶然,草中更识天荷叶”表达了诗人不仅对洞霄宫景色的赞美,同时也表示诗人对洞霄宫的游览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机缘巧合,同时他在洞霄宫中寻找到了真实的自我,领悟到了高于尘世的境界。

《洞霄宫》以其绮丽的景色描绘和含蓄的意境,展示了宋代诗词的特色。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通过表达人与自然的融合和对超越凡尘的向往,也寄托了人们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越世俗的共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洞霄宫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仙人荷叶星辰世间偶然堂堂泉流巍巍夜坛山洞更识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