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

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

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作者简介(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万辆车驾停在华山脚下,

千峰云雾笼罩中央。

灵山居所,虽然隐蔽神秘,

睿智的眼光却深刻相同。

太阳和月亮照耀高岗,

神仙们仰视着强大的风。

崇山峻岭,气势浩荡,

陛下的车辇表现出威风凛凛。

审视着世间万物,赞美着深幽,

铭记功勋,表达圣君的忠诚。

举行宴会,与玉检相伴,

来此庆祝成功之事。

诗意和赏析:

该诗是唐代张九龄奉和皇帝的诗歌,描述了皇帝穿越华山的壮丽景色。充满雄伟气势的华山和华山下陡峭的岩石峰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中的描写给人一种威严和庄严的感觉,展示了皇帝与众不同的统治地位和力量。

诗中运用了山、云、风等自然元素,借以显现皇帝的崇高地位和超然不群的心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赞美和敬仰,以及对皇帝成功的庆贺之情。整首诗情绪紧凑,表达了对皇帝权威和威严的崇敬之情,体现了当时宫廷文化中对君王的顶礼膜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日月大风神仙成功幽赞玄同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