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赵端斋墓有感而书

流俗滔滔逐乱尘,典刑卓卓老宗臣。

山川在眼孤忠泪,风雨无家一梦身。

及奠生刍吾已晚,忍看宿草自成春。

方来世事谁能料,须认分兵护墓人。

作者简介(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拜赵端斋墓有感而书

《拜赵端斋墓有感而书》是宋代陈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流俗滔滔逐乱尘,

典刑卓卓老宗臣。

山川在眼孤忠泪,

风雨无家一梦身。

及奠生刍吾已晚,

忍看宿草自成春。

方来世事谁能料,

须认分兵护墓人。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陈著对赵端斋墓的敬仰和感慨。诗人观察到世间的浮躁喧嚣,而赵端斋作为一位宗臣,坚守典章法度,深得尊敬。诗人在墓地眺望山川,感叹孤忠之泪洒在这片土地上,风雨中无家可归,如一场梦境般虚幻。回忆起生前的荣华富贵已成过去,眼前只剩下凋零的荒草。然而,人生的变幻无常,谁能预料到未来的事情呢?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并尊重守护墓地的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赵端斋墓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传统价值观的赞美和思考。诗人以流俗的喧嚣与赵端斋墓的肃穆对照,彰显了对传统道德准则的崇敬。诗中所描述的山川、风雨和荒草等景象,以及墓地中忠诚的泪水,都增添了诗词的凄凉和悲壮氛围。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未来的无奈和疑虑,以及对墓地守护者的尊重与呼唤。

整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社会和历史意义。它唤起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忠诚精神和尊重历史文化的思考。陈著通过这首诗词,以深刻的形象和含蓄的语言,寄托了他对历史和传统的怀念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拜赵端斋墓有感而书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山川风雨世事宿草孤忠典刑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