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家风承旧相,国体继皇姑。

定策从中禁,传声震海隅。

春风开闭蛰,朝露湿焦枯。

万里生还客,冠缨泪雨濡。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家风承旧相,

尊重祖先的家庭风范代代相承,

国体继皇姑。

继承并发扬皇姑所奠定的国家制度。

定策从中禁,

定策从中制定禁令,

传声震海隅。

传达声音震动到海角天涯。

春风开闭蛰,

春风吹拂开启沉睡的昆虫,

朝露湿焦枯。

朝露滋润焦枯的植物。

万里生还客,

千里迢迢归来的客人,

冠缨泪雨濡。

头上冠缨湿透了泪雨。

第二首:

皇宫落日辉,

皇宫失去光辉,

国殇兰亭晦。

国家的兴衰与兰亭晦暗相呼应。

御笔书金砚,

御笔书写金色的砚台,

宫漏绝银灰。

宫廷的漏壶停止了银色的滴落。

万里黄河浊,

黄河泥沙混浊千里,

山河尽铜柱。

山河之间尽是铜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给大行皇太后的挽词,表达了对皇太后的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词通过家风、国体、定策等词语,展示了苏辙对皇太后在家庭和国家方面的杰出贡献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以春风、朝露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皇太后离世的悲痛之情。最后两句则以黄河浊、山河铜柱的形象,象征国家的动荡和沉寂。整首诗词通过对家国的描写和抒发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皇太后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既是对皇太后的悼念,也是对家国的思考和关切,通过精练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苏辙才华横溢的写作能力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春风朝露泪雨海隅开闭家风焦枯传声旧相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