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

十八盘头翠碧函,参差檐栋倚岩崭。

桑根已换如来座,峰顶犹存太白岩。

地有粟泥堪当饭,山无松木独宜杉。

半天图画风尘外,我有新题居士衔。

作者简介(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是宋代陈著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锡山的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十八盘头翠碧函,

参差檐栋倚岩崭。

桑根已换如来座,

峰顶犹存太白岩。

地有粟泥堪当饭,

山无松木独宜杉。

半天图画风尘外,

我有新题居士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锡山的壮美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两句“十八盘头翠碧函,参差檐栋倚岩崭”,通过描绘山峦的层叠和建筑物的错落,展现了锡山的雄伟壮丽之势。这里的“十八盘”指的是山上蜿蜒曲折的山道,而“翠碧函”和“参差檐栋”则描绘了山上绿树环绕、屋宇错落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桑根已换如来座,峰顶犹存太白岩”,通过对山上景物的描述,诗人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这里的“桑根已换如来座”意味着时间过去,桑树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庙宇的存在。而“峰顶犹存太白岩”则暗示着尽管岁月流转,山巅的太白岩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坚韧和永恒。

下两句“地有粟泥堪当饭,山无松木独宜杉”,通过对山地的描述,突出了山区的贫瘠和适宜杉木生长。这里的“地有粟泥堪当饭”表现了山区的贫瘠土地,仅能勉强种植粟米来维持生计。而“山无松木独宜杉”则凸显了山区的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杉木的生长,展示了山区的特色。

最后两句“半天图画风尘外,我有新题居士衔”,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诗人将自己的新作与尘世的喧嚣相对立,将自己称为“居士”,显示出他对高尚人格和追求艺术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锡山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山水之美、时间的流转以及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风尘犹存图画居士峰顶翠碧盘头桑根松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