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使欣二首

南土多为寇,西江尽畏途。

山行阻篁竹,水宿碍萑蒲。

使越才应有,征蛮力岂无。

空传人赠剑,不见虎衔珠。

江势连山远,天涯此夜愁。

霜空极天静,寒月带江流。

思起南征棹,文高北望楼。

自怜如坠叶,泛泛侣仙舟。

作者简介(张说)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和朱使欣二首

中文译文:

《和朱使欣二首》

南土多为寇,

西江尽畏途。

山行阻篁竹,

水宿碍萑蒲。

使越才应有,

征蛮力岂无。

空传人赠剑,

不见虎衔珠。

江势连山远,

天涯此夜愁。

霜空极天静,

寒月带江流。

思起南征棹,

文高北望楼。

自怜如坠叶,

泛泛侣仙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由八句构成,以写作者与朱使欣之间的情谊为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自身寂寞的思考。

首段两句“南土多为寇,西江尽畏途”描绘了南方多敌寇、西江水的阻隔的情况。作者在当时南征的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山道和波折的水路,暗示着征战之路的艰险。

第二段写到“使越才应有,征蛮力岂无”,讲述了朱使欣的赴任之行不仅具备了足够的才干,也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这里的“使越”指的是使者的职务,而“蛮”则是指南方一带各个少数民族。

第三段描述了人们把剑赠送给朱使欣,期望他能够战胜敌人,但他们并没有看到敌人被剑所战胜的场景。“不见虎衔珠”的意象意味深远,暗示着勇者并未战胜凶险和压制邪恶。

接下来的两句“江势连山远,天涯此夜愁”表达了作者的忧愁,描绘了江水奔流穿越远山,仿佛自己处于天涯,孤独无助。

最后两句“霜空极天静,寒月带江流”刻画了凄凉的景象,寒冷的月光映照在江水上,给人一种冷寂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写作者与朱使欣的情谊和表达自身的孤独之情,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动荡和战争环境下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对南征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疆域的辽阔和自然界的恢弘,反映出作者对壮丽景色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见山行畏途应有传人衔珠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