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蝉

不见上庭树,日高声忽吟。

他人岂无耳,远客自关心。

暂落还因雨,横飞亦向林。

分明去年意,从此渐闻砧。

作者简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风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诗人多与有诗与其唱和。

早蝉

《早蝉》

不见上庭树,日高声忽吟。

他人岂无耳,远客自关心。

暂落还因雨,横飞亦向林。

分明去年意,从此渐闻砧。

中文译文:

看不见上面的树,当天高处忽然传来蝉鸣。

别人难道听不到吗?远方的客人也自然会关心。

它暂时停下是因为下雨,也纷飞回到林间。

它清楚明白去年的意思,从此以后逐渐听到了砧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早晨,当蝉在树上鸣叫的时候,作者突然意识到别人可能也能听到,并且关心这种声音。蝉声的出现,使得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诗中也提到蝉声暂时停下是因为下雨,但同时也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砧声,表明了时间在流动和变化。

作者通过描写蝉声的存在和消失,反映了人类的存在与消逝、时间的流逝的主题。蝉声作为一种象征,既代表了自然界的声音,也代表了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存在,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的体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见分明远客关心庭树无耳日高声暂落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