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翁妪

束艾楚俗愚,铸金秦民怖。

何年斲云根,偶立此翁妪。

千春衣莓苔,偕老食风露。

世人轻结发,覆水或旦暮。

乃羽无情缘,永与天壤固。

停舟一访古,久欲祛此锢。

父老向我言,曾是梁朝墓。

衣冠化黄土,古丘亦成路。

当年殉金棺。

兹物独如故。

阅世如过客,兴亡了不悟。

时借牛砺角,敲火戏童竖。

作者简介(林景熙)

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石翁妪

《石翁妪》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年迈的石翁妪,她身着衣衫已被时间侵蚀,但却坚持风雨间行走在古老的道路上。诗人通过这位石翁妪的形象,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束艾楚俗愚,

铸金秦民怖。

何年斲云根,

偶立此翁妪。

千春衣莓苔,

偕老食风露。

世人轻结发,

覆水或旦暮。

乃羽无情缘,

永与天壤固。

停舟一访古,

久欲祛此锢。

父老向我言,

曾是梁朝墓。

衣冠化黄土,

古丘亦成路。

当年殉金棺,

兹物独如故。

阅世如过客,

兴亡了不悟。

时借牛砺角,

敲火戏童竖。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石翁妪虽然年迈,却在岁月的冲刷下依然坚韧地行走在古道上,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提到的束艾楚俗愚和铸金秦民怖,表达了对社会习俗的批判和对人们盲从行为的忧虑。

诗中的云根指的是山中的古树,石翁妪的形象就像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偶然出现的一位普通老人。她衣襟上覆盖着莓苔,这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同时也表达了她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诗中提到世人轻视老人的发丝,将老人比喻为覆水,意味着人们对老年人的忽视和不重视。然而,石翁妪却与天地万物相连,具有永恒的联系。

诗人停下船只,专程来拜访这位垂垂老翁妪,早就渴望解除内心的困扰。父老曾告诉诗人,这里曾经是梁朝皇帝的陵墓,如今已经化为黄土,古丘也变成了一条路。这里的金棺殉葬的故事,让人们意识到兴盛和衰败的无常。

诗人自称阅世如过客,意味着他只是匆匆经过这个世界,对兴亡变幻缺乏深刻的认识。他借用牛砺角来敲打火炉玩耍的童竖,象征着他对生活的敷衍态度和对人生的无意识。

整首诗通过描绘石翁妪以及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习俗的批判和对人们盲从行为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兴亡变幻的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石翁妪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世人旦暮偕老结发翁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