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水图(二首)

身已与世违,超然景方寂。

嘉树敷层阴,芳苔间行迹。

飞淙如练悬,断厓若天辟。

亭亭山上云,齿齿溪中石。

岂无同心人,高谈共晨夕。

檐虚岚湿衣,窗迥风生席。

雅趣良足耽,营营竟何益。

题山水图(二首)

《题山水图(二首)》是明代诗人萧鎡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已与世违,超然景方寂。

嘉树敷层阴,芳苔间行迹。

飞淙如练悬,断厓若天辟。

亭亭山上云,齿齿溪中石。

岂无同心人,高谈共晨夕。

檐虚岚湿衣,窗迥风生席。

雅趣良足耽,营营竟何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水画的景致,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思考。诗人置身于世外,远离尘嚣,感受着大自然中的宁静与寂寥。优美的树木为他提供了茂密的荫蔽,脚踏在芳香的苔藓之间,行走的痕迹被留下。飞瀑像白练一样悬挂,断崖仿佛天地间的隔离。山上的云朵亭亭如盖,溪水中的石头布满了齿状纹理。诗人反问是否没有同样心境的人,与他一同分享高谈阔论、共度早晚。屋檐飘落的雾气湿透了他的衣衫,窗户外的风吹动着席子。这种雅趣已经足够让他陶醉,那么繁忙的事务又有何益呢?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山水画景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树木、苔藓、飞瀑、断崖、云朵和石头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山水世界。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和对比手法,使得山水景色栩栩如生,给人以美感和意境的享受。

诗人通过自问是否有同样心境的人,表达了他对于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分享美景和心灵交流的渴望。他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这样的美景中高谈阔论,共同度过美好的早晨和夜晚。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雅趣的满足和对繁忙事务的疑问。他认为在这种雅趣中,已经能够获得足够的满足和享受,而纷繁复杂的世事又有何意义呢?这种思考凸显了诗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其优美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心灵交流的向往以及对繁忙世事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种思想上的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山水图(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超然行迹雅趣生席晨夕良足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