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县西喜雨寄任公渐大夫

行役劳人望县斋,心如枯井喜尘埃。

青灯帘外萧萧雨,破梦山根殷殷雷。

新麦欲连天际好,浓云犹傍日边来。

田歌已有丰年意,令尹眉头相豁开。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行役县西喜雨寄任公渐大夫

《行役县西喜雨寄任公渐大夫》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役劳人望县斋,

心如枯井喜尘埃。

青灯帘外萧萧雨,

破梦山根殷殷雷。

新麦欲连天际好,

浓云犹傍日边来。

田歌已有丰年意,

令尹眉头相豁开。

译文:

行军劳累人们望着县城的斋房,

心情像干井一样欢喜起来。

青灯在帘外照着淅淅沥沥的雨,

山脚下雷声连绵不断,满怀威严。

新长出的麦子将连接天际,好景不远了,

浓云仍然依附在太阳边缘。

田间的歌声已经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令尹(指官职高的官员)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诗意:

这首诗词写出了黄庭坚在行军途中的情景和内心感受。行军劳累的人们在望着县城的斋房,心情由于斋房里的尘埃而变得欢喜起来,这是因为斋房意味着能够休息和享受一时的安逸。青灯照着帘外绵绵细雨,山脚下雷声不断,给人一种凛然威严的感觉。诗中描绘了新长出的麦子即将连接天际的景象,预示着丰收即将到来。浓云依附在太阳边缘,象征着希望和光明即将到来。田间传来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丰收的喜悦之情,而高官令尹的眉头也舒展开来,显示出他对丰收的乐观态度。

赏析:

黄庭坚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行军途中的情景和人们的心情变化。通过对斋房、雨声、雷声、麦子和田歌的描绘,诗人将丰收的盛景与人们的喜悦情绪相结合,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行军劳累的对比,突出了斋房带来的喜悦。同时,通过描绘天际的麦子和浓云依附在太阳边缘,诗人表达了对丰收和美好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展现了黄庭坚才情出众的艺术风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行役县西喜雨寄任公渐大夫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萧萧天际眉头尘埃已有青灯山根令尹豁开新麦枯井丰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