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拍

午夜漏声催晓箭,寒尽春生洛阳殿。

汉主山河锦绣中,可惜春光不相见。

自胡之反持干戈,一生抱恨空咨嗟。

我已无家寻弟妹,此身那得更无家。

南极一星朝北斗,每依南斗望京华。

作者简介(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九拍

《九拍》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午夜漏声催晓箭,

寒尽春生洛阳殿。

汉主山河锦绣中,

可惜春光不相见。

自胡之反持干戈,

一生抱恨空咨嗟。

我已无家寻弟妹,

此身那得更无家。

南极一星朝北斗,

每依南斗望京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文天祥对国家沉沦和自身命运的感慨。午夜的漏声催促着黎明的到来,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将在洛阳殿中绽放。然而,尽管汉朝的山河锦绣依然存在,可惜的是作者无法亲眼目睹这美景。自从胡人反叛以来,战乱不断,作者一生都背负着无法实现的愿望而叹息。他已经失去了家人,而他自己也无家可归。每当南极的一颗星星朝向北斗,他总是依靠着南斗寄望于京华(指国家的繁荣昌盛)。

赏析:

《九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无奈。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昼夜交替、寒冬转为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同时,通过自身的遭遇,作者表达了对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感受。最后,诗中的南极星与北斗的对应,象征着作者对国家复兴的期望和希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文天祥作为爱国诗人的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九拍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干戈相见春光弟妹此身咨嗟可惜一生漏声抱恨自胡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