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鸟

日出鸣布谷,月落鸣子规,一气之所感,彼亦不自知。

架犁最晚至,适当农事时;丁壮戴星出,力作孰敢迟。

鸣者既有警,闻者得以思;乃知失时辈,强聒终何为?百舌亦能言,今默乃其宜。

我作时鸟篇,用继豳人诗。

作者简介(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时鸟

《时鸟》

日出鸣布谷,

月落鸣子规,

一气之所感,

彼亦不自知。

架犁最晚至,

适当农事时;

丁壮戴星出,

力作孰敢迟。

鸣者既有警,

闻者得以思;

乃知失时辈,

强聒终何为?

百舌亦能言,

今默乃其宜。

我作时鸟篇,

用继豳人诗。

中文译文:

太阳升起时鸣布谷,

月亮落下时鸣子规,

它们感受到一种气息,

却不自知。

农人最晚才开始耕作,

正是适合农事的时候;

年轻力壮的人戴着星星出来,

谁敢懈怠?

鸣叫者已经发出警告,

听到的人会思考;

才知道错过时机的人,

强行喧哗又有何用?

百舌鸟也能言语,

但现在沉默才是适宜的。

我写下《时鸟》这篇诗,

借用了继承豳人的诗风。

诗意和赏析:

陆游的《时鸟》通过描绘鸟儿的鸣叫,表达了对时间的敏感和珍惜。诗中的布谷鸟和子规鸟分别在日出和月落时鸣叫,它们能够感知到时光的流转,但却不自知。这种对时间的感知与人类的行为形成了对比。诗中提到农人在适当的时候开始耕作,年轻人在黎明时分开始努力工作,强调了及时行动的重要性。

诗中的鸣叫声被描述为一种警示,它提醒人们思考时间的流逝和错过时机的后果。诗人通过对鸟儿的描绘,暗示人们应当珍惜时间,及时行动,不要浪费时光。最后,诗人提到百舌鸟也能言语,但此时的沉默更为适宜,这或许是在暗示人们在某些时候应当保持沉默,静心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时间的思考和对时机的把握的重要性。通过对鸟儿的描绘,诗人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引发读者对时间和行动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时鸟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自知日出闻者农事得以所感布谷戴星力作时辈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