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

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

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

披云见天眼,回首失海潦。

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

大儿牧众稚,四岁守孤峤。

次子病学医,三折乃粗晓。

小儿耕且养,得暇为书绕。

我亦困诗酒,去道愈茫渺。

纷纷何时定,所至皆可老。

莫学柳仪曹,诗书教氓獠。

亦莫事登陟,溪山有何好。

安居与我游,闭户净洒扫。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皇天遣出家,

临老乃学道。

北归为儿子,

破戒堪一笑。

皇天派我出家修道,

直到老年才开始学习道义。

北归回家是为了儿子,

打破戒律也只能一笑了之。

披云见天眼,

回首失海潦。

蛮唱与黎歌,

余音犹杳杳。

穿越云层见到天空的眼睛,

回头望去,已迷失在汹涌的海潮中。

听着蛮族的歌声和黎族的歌曲,

余音缭绕,渐渐地消失了。

大儿牧众稚,

四岁守孤峤。

次子病学医,

三折乃粗晓。

大儿牧养着众多的幼稚儿童,

四岁的他守卫着孤峤(孤立的山峰)。

次子因病学习医术,

经历了三次挫折才稍微明白了一些。

小儿耕且养,

得暇为书绕。

我亦困诗酒,

去道愈茫渺。

小儿耕种和养殖,

有空闲的时候就写写书法。

我也陷于诗酒之中,

离开了道义,迷失在茫茫之间。

纷纷何时定,

所至皆可老。

莫学柳仪曹,

诗书教氓獠。

纷纷扰扰的世事何时能够安定下来,

无论走到哪里都可能变老。

不要效仿柳宗元和仪曹(指官僚),

诗书之学要教给百姓和獠族(指原始民族)。

亦莫事登陟,

溪山有何好。

安居与我游,

闭户净洒扫。

也不要忙于攀登高位,

溪山之间有什么好的呢?

安居与我一起游玩,

关上门户,清扫干净。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广州写给他的两个儿子的,表达了苏轼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描述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表达了对世事的疑惑和对功名利禄的冷静态度。诗中展示了作者对家庭的关爱和对儿子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名利的追求的反思。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苏轼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世俗的冷眼观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回首杳杳一笑儿子学道天眼天遣出家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