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游山门寺望文脊山

宣城百山间,文脊尤奇峰。

拔出飞鸟上,图画难为容。

闻昔有幽人,扪萝追赤松。

遗形此古室,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反,洞壑空藏龙。

侧行苍崖烟,俯仰求灵踪。

游者如可得,甘弃万户封。

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次韵游山门寺望文脊山

诗词:《次韵游山门寺望文脊山》

作者:王安石(宋代)

宣城百山间,

文脊尤奇峰。

拔出飞鸟上,

图画难为容。

闻昔有幽人,

扪萝追赤松。

遗形此古室,

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反,

洞壑空藏龙。

侧行苍崖烟,

俯仰求灵踪。

游者如可得,

甘弃万户封。

安能久尘土,

倾倒相迎逢。

中文译文:

在宣城的百座山峦之间,

文脊山尤为奇峰。

高耸入云,鸟儿也难以停留,

无法用图画展现其美。

听说古代曾有一位隐士,

攀爬藤萝追寻红松树。

他的遗迹留在这座古室,

我孤身坐在鹿皮重衣中。

那位人已远去无返,

山洞里空潜伏着神龙。

我俯仰之间,苍崖中升腾着烟雾,

寻求着灵感的足迹。

如果能够得到游山的人,

宁愿放弃万户侯爵的封赏。

怎能久留于尘土之中,

倾倒相迎而相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宣城山脉中观赏文脊山的景色,表达出他对山峰的赞美和对自然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山峰的高耸和壮丽,表现了其独特的美丽和难以言表的艺术价值。作者通过山峰的形象来表达自然的壮丽和超越人类的力量。

诗中提到了古代的隐士,他攀爬藤萝追寻红松树,这象征着追求真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古室中留下了他的遗迹,这增添了一种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诗中还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灵感和超越世俗的向往。作者希望那些能够领悟山峰之美的人,愿意舍弃名利和权势的追逐,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境界的提升。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疑问和不满,他希望能够超越尘世的束缚,与真正有共同追求的人相会相知。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游山门寺望文脊山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飞鸟幽人图画遗形闻昔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