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奠子 都城七夕

渺新秋节物,客思天涯。

岩桂重,碧云赊。

烟华萦紫禁,心事梦长沙。

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

*帘望月,得巧谁家。

儿女辈,语空*。

露翻梧叶重,河映绮楼斜。

倾云液,歌金缕,岸乌纱。

作者简介(王恽)

王恽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

三奠子 都城七夕

《三奠子 都城七夕》是元代诗人王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渺新秋节物,客思天涯。

秋天的节物渺茫,作客他乡思念故乡。

岩桂重,碧云赊。

山岩上的桂花香气浓郁,碧云像涨潮一样。

烟华萦紫禁,心事梦长沙。

迷雾笼罩着紫禁城,心事在长沙的梦里长久挥散不去。

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

在青铜镜中,人未老,发鬓已尽显风华。

*帘望月,得巧谁家。

透过帘子望月,偶然得到的巧合,属于谁家的幸运。

儿女辈,语空*。

子女一代,言语空虚*。

露翻梧叶重,河映绮楼斜。

露水翻涌,使梧桐树叶沉重,河水倒映着倾斜的绮楼。

倾云液,歌金缕,岸乌纱。

倾倒的云彩像酒液一般,歌唱着金线的美好,河岸上的乌纱遥遥可见。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物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王恽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流转的思考。他以独特的意象和抒情的笔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的诗意。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身处异乡,怀念故土的美好与亲人的深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物,如重香的岩桂、涨潮般的碧云、倾倒的云彩等,诗人巧妙地借景抒怀,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厚意。

此外,诗中还以青铜镜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人通过青铜镜中的自己,暗示了人在岁月流转中的老去,但内心的风华却不会褪色。这种对人生的思考使诗词更富有哲理和深度。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示了王恽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诗意凄美而深远,读者可通过品味其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到对故乡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三奠子 都城七夕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心事望月梧叶金缕客思天涯碧云节物乌纱青铜紫禁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