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两多庭石上苔文。

门外春光老几分。

为把旧书藏宝带,误翻残酒湿绡裙。

风头花片难装缀,愁里莺声怯听闻。

恰似翦刀裁破恨,半随妾处半随君。

作者简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瑞鹧鸪

瑞鹧鸪

两多庭石上苔文。

门外春光老几分。

为把旧书藏宝带,

误翻残酒湿绡裙。

风头花片难装缀,

愁里莺声怯听闻。

恰似翦刀裁破恨,

半随妾处半随君。

中文译文:

瑞鹧鸪

两多庭石上有苔藓纹。

门外的春景已有几分陈旧。

为了把珍宝藏在旧书中带来,

不慎翻动,酒液湿了丝绸裙。

风中的花瓣很难装饰,

忧愁中的莺声也胆怯地不敢听闻。

就像把刀子剪碎了心中的苦恼一样,

一半留在妾身边,一半随君主。

诗意: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和情感交织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庭院中的石头、春景、旧书和湿裙等细节,展现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磨损。在描述人物时,诗人以珍宝藏于书中、误翻残酒湿绡裙的形象,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遗憾;而风中的花瓣和忧愁中的莺声则象征了美丽与欢乐在忧伤中的退散和消失。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妾和君主相联系,暗示出自己的忧愁和痛苦与他们有所关联。

赏析:

这首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作者内心复杂而深沉的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表达出对岁月流转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思考和悲叹。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凋零的春景与庭院中残留的旧物相对照,以此凸显岁月对事物的冲击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整首诗既展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又呈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充满遗憾的一面,给人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随君恰似旧书藏宝听闻装缀苔文湿绡裙